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710408
大小:6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7-05
《水稻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及防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水稻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及防治别名:稻纵卷叶虫、纵卷螟、刮青虫,属鳞翅目,螟蛾科。稻纵卷叶螟主要分布于我国江西、安徽、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等稻区。一、稻纵卷叶螟的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稻纵卷叶螟以幼虫吐丝纵卷叶片结成虫苞,幼虫躲在苞内取食上表皮及叶肉组织,留下表皮,形成白色条斑,受害重的稻田一片枯白,影响株高和抽穗,使千粒重降低,瘪谷率增加,导致严重减产。稻纵卷叶螟为远距离迁飞性害虫,自北向南一年发生1-11代。如河北、山东北部为2-3代;河南信阳,长江中下游如湖北、安徽、江苏、上海及浙江北部为4-5代;湖南、江西、浙江南部为5-6代;福建、广东、广西为6-7
2、代;海南省的陵水县为10-11代。北纬30度(1月份4℃等温线)以北,任何虫态均不能越冬。每年春夏,成虫随季风由南向北迁飞。随气温和雨水拖带降落,成为非越冬地区的虫流。秋季则随季风南迁繁殖越冬。成虫有趋光和趋绿习性,群集。稻纵卷叶螟当年是否大发生与迁入期迟早,迁入量多少直接有关,氮肥施用过多过迟的田块危害重。成虫盛发和卵孵期,雨日10天左右,雨量100mm左右,温度25-28℃,相对湿度80%以上,则大发生。即温暖、高湿、多雨日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发生。 水稻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及防治别名:稻纵卷叶虫、纵卷螟、刮青虫,属鳞翅目,螟蛾科。稻纵卷叶螟主要分布于我国
3、江西、安徽、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等稻区。一、稻纵卷叶螟的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稻纵卷叶螟以幼虫吐丝纵卷叶片结成虫苞,幼虫躲在苞内取食上表皮及叶肉组织,留下表皮,形成白色条斑,受害重的稻田一片枯白,影响株高和抽穗,使千粒重降低,瘪谷率增加,导致严重减产。稻纵卷叶螟为远距离迁飞性害虫,自北向南一年发生1-11代。如河北、山东北部为2-3代;河南信阳,长江中下游如湖北、安徽、江苏、上海及浙江北部为4-5代;湖南、江西、浙江南部为5-6代;福建、广东、广西为6-7代;海南省的陵水县为10-11代。北纬30度(1月份4℃等温线)以北,任何虫态均不能越冬。每年春夏,成虫
4、随季风由南向北迁飞。随气温和雨水拖带降落,成为非越冬地区的虫流。秋季则随季风南迁繁殖越冬。成虫有趋光和趋绿习性,群集。稻纵卷叶螟当年是否大发生与迁入期迟早,迁入量多少直接有关,氮肥施用过多过迟的田块危害重。成虫盛发和卵孵期,雨日10天左右,雨量100mm左右,温度25-28℃,相对湿度80%以上,则大发生。即温暖、高湿、多雨日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发生。 一、近几年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特点自2003年稻纵卷叶螟在全国性爆发以来,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年发生面积3亿亩次以上。表现为:1.来势猛,发生量大,为害严重。2.峰次增加,主迁峰提前。3.发生范围扩大,面积增加。
5、4.田间世代重叠严重,为害时间拉长。5.抗药性严重,常规杀虫剂达不到应有的防效。6.江南、长江中下游、西南东北部连年重发。未来几年稻纵卷叶螟偏重发生的依据:1.境内外耕作制度变化,导致迁入峰提前,迁入量增加;2.主栽品种以粗杆大穗型为主,生长量大、生育期长,有利于为害和完成世代发育;3.稻区间或稻区内水稻栽插期不一,桥梁田多,有利于迁移和转辗为害;4.用药量增加,稻田生态脆弱,自然调控能力减弱;5.主治药剂抗性增加,防效降低;6.地处东南亚季风区,受自然气候影响较大,有利于境外虫源迁入扩散。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防治适期:幼虫孵化盛期至低龄幼虫期为防治最佳时期。用药:选择渗透
6、性好、有内吸传导及熏蒸作用的药剂。狠治一次分蘖危害代,穗期用药二次。田间保水3-5cm,3-4天。四、注意事项1、傍晚施药,施用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时,应保持一层田水。2、如果防治失时,幼虫已达4龄以上,稻叶已现枯白时,可适当加大用药量和用水量。3、施药前,最好用竹扫把扫动禾苗,使幼虫受惊外出,以提高防治效果。4、实践证明,配上有机硅等农用助剂能显著提高防效。5、配药时最好采用二次稀释,喷药时喷雾要均匀、细致、周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