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四章习题(已答).doc

教育学第四章习题(已答).doc

ID:56707705

大小:54.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7-05

教育学第四章习题(已答).doc_第1页
教育学第四章习题(已答).doc_第2页
教育学第四章习题(已答).doc_第3页
教育学第四章习题(已答).doc_第4页
教育学第四章习题(已答).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学第四章习题(已答).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二、三、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2.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 A.调控功能 B.导向功能 C.评价功能 D.激励功能 3.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

2、A.教育是为谁服务 B.谁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C.什么人应接受教青 D.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4.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 A.教材 B.教学大纲 C.教学计划 D.教学内容 5.( )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任务 C.教育内容 D.教育规律 6.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创新开拓 7.培养劳动者是( )。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

3、.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8.“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实质占优势的基础上”,这一观点是( )教育目的论。 A.神学的 B.科学本位 C.社会本位 D.个人本位 9.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 A.哲学观念 B.人性假设 C.理想人格 D.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10.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的是( )。 A.教育规律 B.教育任务 C.教育性质 D.教育目的 11.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 )。 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 B.激励、评

4、价和统一作用 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12.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反映了( )。 A教育性质 B.教育任务 C.教育规律 D.教育内容 13.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人们对于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已经在观念上有了某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这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就是我们所说的( )。 A.教育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教学大纲 14.“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15.学校是社会为实

5、现教育目的而设立的专门教育机构,所以教育首先是为了达到( )的目的。 A.全民教育 B.社区教育 C.学校教育 D.家庭教育 16.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 )的认识。 A.精神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神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17.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 )作出规定。 A.社会价值 B.个人价值 C.素质结构 D.人才规格 18.“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必须是内在教育,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

6、现的目的”,并且教育无“过程之外”的目的。这一观点属于( )。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C.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 D.教育无目的论 19.( )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A.教学目标 B.教育计划 C.教育目标 D.教育目的 20.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涂尔干 B.卢梭 C.赞可夫 D.福禄贝尔21.教育这一社会活动所面临的问题是要解决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即促进受教育者的( ),引导他以某种方式参与社会生活。 A.个性化 B.社会化 C.科学化 D.个性自由发展 22.

7、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23.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 A.理论联系实际 B.做到因材施教 C.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4.关于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说法错误的是( )。 A.教育目的是受生产力制约的 B.教育目的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观点、政治制度的制约 C.我们肯定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并不意味着在提出教育目的时无需考虑受教育者的特点 D.对教

8、育者特点的认识是提出教育目的的必要条件 2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 )。 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