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

高中生物《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

ID:56693282

大小:19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7-05

高中生物《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高中生物《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高中生物《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高中生物《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高中生物《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生物《4.2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课题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作者及工作单位 桂林市第八中学生物组教材分析(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是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二节的内容,与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所反映的生物膜对物质的进出控制具有选择性等知识有一定的联系,并对第三节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作了知识准备。所以,这节的内容安排很巧妙,对整个章节的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成不变的,需要不断修正、发展和完善;科学发展与技术有很大的关系,技术的进步可以更

2、好地促进科学的发展。②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在众多对细胞膜结构的假说中,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目前人们普遍接受认同的,能较好地解释人们对细胞膜功能的认识。学生必须展开想象力,在头脑中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结构,理解和掌握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要点,这对于更好地理解下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很重要的联系。学情分析首先,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胞,知道了组成细胞的分子,掌握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尤其是细胞膜作为最基本生命系统的边界等相关知识,为本节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其次,高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

3、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同时在讨论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功能与结构相统一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困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磷脂和蛋白质是如何排列构成生物膜的。2.能举例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3.能解释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与选择透过性功能统一的观点。4.能了解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学习做出假设。2.会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合理推理和分析。情感目标:1.理解假说的提出要有实验和观察的

4、依据,需要有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并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养成正确认识科学价值观。2.树立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与选择透过性功能统一的辩证观点。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以“回顾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现在有三种材料,塑料袋、棉布和弹力布,你会选用哪种材料做细胞膜么?”导出主题——细胞膜(生物膜)(板书: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思考、讨论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细胞膜成分的探索[问题引入]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设问:“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科学家,你会怎样去研究细胞膜的组成

5、分子的排列组合(结构)?”科学家是怎样发现细胞膜的结构的?[展示](1)1895年,E.Overton的实验发现:凡是可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穿过细胞膜。设问:“根据E.Overton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你们能想到什么问题?”(2)科学家第一次将细胞膜从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并且发现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的溶剂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蛋白酶具有专一性、能将蛋白质分解)。设问:“根据这个实验,你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回忆探究的整个过程。阅读,理解,思考,回答:生物膜中含有脂质思考,回答:生物膜中含有蛋白质。创设情境,

6、为后面的探究历程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相似相溶原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细胞膜的结构初探探究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的排布[展示]磷脂分子的结构特点:(磷脂分子头部具有亲水性和尾部具有疏水性。)设问:(1)“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可能的排列方式有哪些?”(2)“正常情况下,生物膜两侧都处于都是水环境中,生物膜中的磷脂又是如何排列?”1.分小组讨论,并动手画出磷脂分子的可能排列方式。2.讨论磷脂分子层排布最可能排布的情况。在探究过程中培养演绎推理能力。细胞膜的结构初探[启发]1925年,E.Gorter和F

7、.Grendel用丙酮抽提红细胞细胞膜中的脂类物质在水面铺成单分子层,聚拢后测得的总面积是红细胞总面积的2倍。[归纳]得出结论:生物膜中磷脂构成为双分子层验证推测通过探究活动的评价和验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生物膜模型的初步建立[展示]1.罗伯特森实验:阅读、思考通过对问题的延伸,引导学生分析,并理解科学研究事实经过不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生物膜模型的初步建立[展示]2.1970年,Frye和Edidin的荧光标记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设问:“两种荧光标记的蛋白质最后能够均匀分布表明了什么?”“那么,仅仅是

8、蛋白质在运动吗?”[展示]变形虫的捕食过程。[归纳]生物膜中的磷脂分子与蛋白质分子都是运动的。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展示]1972年由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被大多数人接受。思考,归纳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科技进步起到的作用。流动镶嵌模型[展示]1.“流动镶嵌模型”的教具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