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一册 第4章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4.2 光合作用教案1 沪科版.doc

高中生物 第一册 第4章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4.2 光合作用教案1 沪科版.doc

ID:56692056

大小:17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7-05

高中生物 第一册 第4章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4.2 光合作用教案1 沪科版.doc_第1页
高中生物 第一册 第4章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4.2 光合作用教案1 沪科版.doc_第2页
高中生物 第一册 第4章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4.2 光合作用教案1 沪科版.doc_第3页
高中生物 第一册 第4章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4.2 光合作用教案1 沪科版.doc_第4页
高中生物 第一册 第4章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4.2 光合作用教案1 沪科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 第一册 第4章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4.2 光合作用教案1 沪科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4.2光合作用(1)光合作用研究史&叶绿体及其色素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合作用研究简史。2、知道叶绿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3、知道叶绿体色素的分布及其分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研究简史,初步学会实验法,对照法和控制变量法。2、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研究简史,体验科学家的科学思维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光合作用的研究简史,体验科学家的科学探索精神及科学思维方法。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1)光合作用研究历史体现的科学探究方法:实验法、对照法,控制变量法。(2

2、)叶绿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3)光合色素的分布、分类和选择吸收光谱特性。2、难点:(1)光合作用研究历史体现的科学探究方法:实验法、控制变量法。(2)光合色素的分布、分类和选择吸收光谱特性。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与时间分配: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引入:光合作用于诺贝尔奖1分钟每年的12月10日,世人都会将目光聚焦在瑞典,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正在那里举行。到目前为止,共有8次诺贝尔奖的桂冠被从事光合作用研究的科学家所摘取。光合作用也被诺贝尔奖基金委员会誉为“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它是地球上一

3、切生命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那么科学家们是如何发现光合作用这一反应的呢?让我们一起穿越到过去,了解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认识到光合作用的重要性。以学生熟知的诺贝尔奖引起学生兴趣和关注,同时体现光合作用的重要性。二、光合作用研究历史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经验推测得出结论:“植物的物质积累来源于土壤”。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假设,植物生长所增加的重量应该等于土壤损失的重量。1、赫尔蒙特柳树实验2、普里斯特利实验3、英格豪斯实验4、发现空气成分5、萨克斯紫苏实验1642年,比利时科学家赫尔蒙特的柳树实验。柳树

4、苗+干燥土壤,称重后栽在密封的桶里,上面用铁盖封上,水可以流入但土壤不流失。结论:植物生长的养分不止来源于土壤,还来源于水。提问:这个实验中为什么要用干的土壤,并且加上桶盖?提问:亚里士多德的推论方法和赫尔蒙特的推论方法有何不同?哪个更可靠?1771年,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实验。小鼠放在密封钟罩内,很快死亡。小鼠和薄荷放在同一钟罩内,小鼠不易死亡。用蜡烛进行实验,结果雷同。结论:薄荷能改善污浊的空气。提问: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这个实验是一个对照实验,那实验中相同的因素是什么?不同的因素是什么?体现了一种怎样的实

5、验方法。但是普里斯特利的实验有时成功,有时失败。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经历500多次重复实验发现,光照是这个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结论:光照是实验的影响因素之一。我们要向英格豪斯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1785年,人们发现了空气的成分。在英格豪斯的实验的基础上,人们明白绿叶在光照下放出的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结论:光合作用的反应物之一是二氧化碳,产物之一是氧气。回答:用干的土壤是确保实验中水都是后来增加的。回答:加上桶盖是为了防止其他物质落入桶中。亚里士多德是根据经验的推论,而赫尔蒙特是用实验去验证,所

6、以赫尔蒙特的结论相较于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更为可靠。回答:实验中相同的条件是密闭的钟罩,小鼠(蜡烛);不同的实验条件是薄荷。回答:体现了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让同学们感受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提出疑问让同学们体会设计实验时要排除干扰因素。让学生体会在设计实验时,经常用到对照法和控制变量法。实验时,实验的影响因素要考虑周全。让学生明白不能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毅力也是必要因素。1、恩格尔曼实验2、鲁宾和卡门同位素标记实验8、初步写出光合作用反应式1864年,德国植物生理学家萨克斯将紫苏在暗中放置12h,再将叶片的一部分遮住

7、,在叶片光照一段时间后,先用酒精去色素再加碘液,光照部分显出蓝紫色,遮光部分没有颜色。结论:光合作用产物除了氧气还有淀粉。提问:为什么要将紫苏先放在黑暗中12h?叶片遮光的目的是什么?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结论: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

8、场所。提问:有人认为,该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材料选择极为巧妙!这些材料(水绵和好氧细菌)有何巧妙之处?提问:为什么要把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黑暗的环境里?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开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解决了氧气的来源问题。与学生解释一下同位素标记法。引导他们说出放射性,所以可以追踪物质变化。他用氧18分别标记水和二氧化碳,设计两组实验,一组加标记了的二氧化碳,一组加标记了的水,其他条件相同。结论:光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