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 距离的计算参考教案 北师大版选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6距离的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能用向量方法进行有关距离的计算。二、教学重点:向量方法求点到面的距离。教学难点:向量方法求点到面的距离。三、教学方法:探析归纳,讲练结合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空间中的距离包括: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异面直线直线间的距离,直线与平面的距离,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这些距离的定义各不相同,但都是转化为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来计算的。2、距离的特征:⑴距离是指相应线段的长度;⑵此线段是所有相关线段中最短的;⑶除两点间的距离外,其余总与垂直相联系。3、求空间中的距离有⑴直接法,即直
2、接求出垂线段的长度;⑵转化法,转化为线面距或面面距,或转化为某三棱锥的高,由等积法或等面积法求解;⑶向量法求解。(二)、新课探析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设空间两点,则2、向量法在求异面直线间的距离设分别以这两异面直线上任意两点为起点和终点的向量为,与这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的向量为,则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是在方向上的正射影向量的模。3、向量法在求点到平面的距离中(1)设分别以平面外一点P与平面内一点M为起点和终点的向量为,平面的法向量为,则P到平面的距离d等于在方向上正射影向量的模。(2)先求出平面的方程,然后用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点P(x0,y0,z0)到平面
3、AX+BY+CZ+D=0的距离d为:d=(三)、知识运用1、例1直三棱柱ABC-A1B1C1的侧棱AA1=,底面ΔABC中,∠C=90°,AC=BC=1,求点B1到平面A1BC的距离。解1: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已知得直棱柱各顶点坐标如下:A(1,0,0),B(0,1,0),C(0,0,0)A1(1,0,),B1(0,1,),C1(0,0,)∴=(-1,1,-),=(-1,0,-)=(1,-1,0)设平面A1BC的一个法向量为,则即所以,点B1到平面A1BC的距离解2建系设点同上(略),设平面A1BC的方程为ax+by+cz+d=0(a,b,c,d
4、不全为零),把点A1,B,C三点坐标分别代入平面方程得平面A1BC的方程为x+z=0又B1(0,1,)设点B1到平面A1BC的距离为d,则d==2、例2(2010年福建卷)如图,四面体ABCD中,O、E分别是BD、BC的中点,(I)求证:平面BCD;(II)求异面直线AB与CD所成角的大小;(III)求点E到平面ACD的距离。解:(I)略(II)解:以O为原点,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异面直线AB与CD所成角的大小为(III)解:设平面ACD的法向量为则令得是平面ACD的一个法向量,又点E到平面ACD的距离3、例3(2010陕西卷理第20题)如图,直
5、二面角D-AB-E中,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AE=EB,F为CE上的点,且BF⊥平面ACE.(Ⅰ)求证:AE⊥平面BCE;(Ⅱ)求二面角B-AC-E的大小;(Ⅲ)求点D到平面ACE的距离。解(Ⅰ)略(Ⅱ)以线段AB的中点为原点O,OE所在直线为x轴,AB所在直线为y轴,过O点平行于AD的直线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如图.面BCE,BE面BCE,,在的中点,设平面AEC的一个法向量为,则解得令得是平面AEC的一个法向量.又平面BAC的一个法向量为,∴二面角B—AC—E的大小为(III)∵AD//z轴,AD=2,∴,∴点D到平面A
6、CE的距离(四)、回顾总结:向量法求距离,(1)设分别以平面外一点P与平面内一点M为起点和终点的向量为,平面的法向量为,则P到平面的距离d等于在方向上正射影向量的模。(2)先求出平面的方程,然后用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点P(x0,y0,z0)到平面AX+BY+CZ+D=0的距离d为:d=。(五)、布置作业:课本习题2-6A组中2、3B组中题目五、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