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1.2 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

高中化学 1.2 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

ID:56664491

大小:7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7-02

高中化学 1.2 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高中化学 1.2 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高中化学 1.2 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 1.2 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2014高中化学1.2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一、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钠、铝、硅、氯、硫、氮等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为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提供了充分的感性资料;第一节也学习了原子结构和周期表的结构,并在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以及证明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已经初步掌握理论知识的推导方法,对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这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一定的基础。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Na、Mg、Al与水、酸反应的实

2、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初步体会从实验现象分析上升到理论知识的理性思维过程。2.初步了解探究实验的基本思路,初步了解“对比”实验中“控制变量”的思维。3.利用教材的P16表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利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方法,培养整合知识的能力以及逻辑推断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务实的实验态度,激发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重难点:重点:探究第三周期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难点:实验探究第三周期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三、教学策略利用化学实验的方法突破难点教学,物质性质的递变,

3、最直观的方法当然是实验,使学生根据直观的实验事实归纳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性,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感知。四、教学策略【小测】默写1-20号元素的符号【引入】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过渡】原子的结构决定着元素的化学性质,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呈现周期变化,其化学性质也会有周期性的变化吗?现在我们以第三周期的元素为例,用实验来验证Na、Mg、Al、Si、P、S、Cl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设问]:判断金属性强弱的依据1、金属性越强,单质与水(酸)反应越剧烈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学生活动]:对比实验钠、镁分别与水反应,做完实

4、验马上填下表NaMg现象化学方程式结论金属性》[学生活动]:对比实验镁、铝分别与酸反应,做完马上填下表思考问题:①实验前,为什么要用砂纸打磨镁带或铝带?②镁带、铝带分别与盐酸反应的实验中,这个对比实验,应如何控制试剂的用量?MgAl现象化学方程式结论金属性》[师生总结]:NaMgAl单质与水(或酸)反应与冷水反应:反应剧烈,有H2放出(浮、游、熔、响、红、热)与冷水反应缓慢;与沸水反应迅速,有H2放出;与酸反应剧烈,放出H2与酸反应:缓和反应,放出H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强弱NaOH强碱Mg(OH)2中强碱Al(OH)3两性氢氧化物[学生

5、活动]:通过以上实验和讨论,你能推断出钠、镁、铝的金属性强弱吗?得出结论:金属性:钠>镁>铝同周期左——》右金属性逐渐减弱【过渡】请大家回忆,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验证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课本P9【学生回答】①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程度①氢化物的稳定性③其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学生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6页表格3,根据实验事实、结合课本素材归纳同周期元素非金属性递变规律【展示课本资料】SiPSCl单质与氢气反应的条件高温磷蒸气与氢气能反应加热光照或点燃时发生爆炸而化合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H2SiO3弱酸H3PO4中强

6、酸H2SO4强酸HClO4强酸(比H2SO4酸性强)【根据资料总结】[学生活动]:通过以上资料和讨论,你能推断出硅、磷、硫、氯的非金属性强弱吗?得出结论:非金属性:氯>硫>磷>硅同周期左——>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归纳结论】第三周期元素:NaMgAlSiPSCl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对其他周期元素性质进行研究,得到同样类似的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板书】:元素周期律P16【归纳】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化合价、原子半径、元素性质均呈现周期性变化。【堂

7、上练习】:学习与评价P12-153、4、12、15、25、27、28【课后作业】:1、2、5-11、13-14、16-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