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646987
大小:8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7-01
《八年级生物下册《人的性别遗传》教案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的性别遗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男、女染色体排序图,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前调查学校、社区性别的比例,以及课上“模拟生男生女的实验”培养学生数据记录、统计、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能力。 三、情感教育 1.通过调查活动和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能科学的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树立男女平等的意识,自觉宣传计划生育政策。 3.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的兴趣,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人类的性别差异由染色体决定是本节的重点,通过对染色
2、体排序图的观察和思考来解决。 教学难点 生男生女及机会均等的道理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通过“模拟生男生女的实验”来突破。 教法设计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合作和交流的过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把教学目标、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有机的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参与合作与交流。 教学中通过调查、模拟实验,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互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启发、指导观察、比较、讨论、归纳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
3、准备: 一、教师活动 1.提前一周布置让学生调查学校的男女生比例、到计生部门调查社区的男女比例,有条件的小组上网查阅我国人口普查的相关资料。 2.制作相同数量的写有22+X或22+Y的卡片。 二、学生活动 1.按照教师布置,分好活动小组,开展调查活动。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展示调查结果引入新课引言:同学们,课下各小组都展开了调查活动,下面请各小组展示一下你们的调查结果。 根据实际情况,对各小组的调查做必要的评价,给予鼓励和表扬。帮助学生分析调查结果。 设问:你们产生
4、了哪些疑惑?或者说想了解哪些问题? 教师汇总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突出本节课的探究重点。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 与其他小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小组内讨论分析结果,得出男女比例接近1:1的调查结论。 思考,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逐步提出:男女性别究竟是由什么决定的?男女性别比例接近1:1的原因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 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首先让学生展示课下的调查结果,这样在教学的一开始就使学生活动起来了。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通过让学生
5、思考、讨论,引导学生逐渐发现问题,开启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探究欲望。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目标的明确学习针对性才强。师生互动 解决问题 出示男、女体细胞染色体排序图和问题提纲: 仔细观察、分析,小组内相互交流,在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启发、补充下,逐渐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一、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二、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1)在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中哪一对有差别?这对染色体的差别可能与什么有关? (2)两幅图中,哪幅是男性的染色体,哪幅是女
6、性的染色体? (3)哪些是常染色体,哪是性染色体? (4)图中哪条是X染色体,哪条是Y染色体,二者在形态上有何区别? (5)就性染色体来说,在男性产生的精子和女性产生的卵细胞中,应该有几条性染色体?精子和卵细胞各有几种类型? (6)男女体细胞染色体,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和表示方法? 教师在让学生自学、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正确地解决以上问题。 导语:在农村很多人把生男生女的责任都推卸到妇女身上,这样对吗?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实验。每小组有两个盒子,一个里面装的是相同数量的写有22+X和
7、22+Y的卡片,代表男性的精子;一个里面装有22+X的卡片,代表女性的卵细胞。同学们分别从两只盒子里个抽取一张,组合在一起,并以此作为判断是男性的还是女性的依据。把结果记录下来。 发现并表述出1—22号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男女基本上相同。但没有标号的那对差异较大。并大胆猜测这对染色体可能与性别有关。 阅读教材37页的文字叙述,逐渐认识X染色体和Y染色体,从而能区分出两幅图中,哪幅是男性的染色体,哪幅是女性的染色体。 练习写男女体细胞染色体表示方法:男—22对+XY,女—22对+XX。 精子:22条+X或22
8、条+Y 卵细胞:22条+X 学生思考,回答。 分组开展探究实验,记录探究结果,并分析得出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结论。 结合课前调查,思考,分析。看书了解、交流。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是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宰者。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出示教具,设计问题提纲,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主动去解决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