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641816
大小:21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7-01
《八年级物理下册 5.1 电荷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感知目标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什么?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3.了解原子结构,知道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2.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情感目标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摩擦起电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难点: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器材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支架,
2、验电器,散开的塑料包装绳,碎纸屑若干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备标注启动课堂新课引入举例电在我们日常生活、现代化社会中的应用:电是什么?演示实验:用梳子反复梳扎在一起的塑料纤维条,请同学们注意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师生共同引出课题:这是摩擦起电现象,人类对电世界的认识就是从这一现象开始的,从今天起,我们就从最基本的问题—电荷学起。学生举例:塑料纤维条变得发散了。学生七嘴八舌,不要求学生答得很准确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尽可能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八
3、年级物理下册5.1电荷学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过程一、电荷学生实验: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做以下两组实验:第一组:用塑料直尺靠近碎纸屑;用玻璃棒靠近碎纸屑;用橡胶棒靠近碎纸屑。第二组:用摩擦过的塑料直尺靠近碎纸屑;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碎纸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碎纸屑。问题一:两组实验中的塑料直尺、玻璃棒、橡胶棒有什么不同?师生共同总结:大家说得很好,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问题二: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使物体带电的?演示实验:(边演示边解说)1、用两块相同的丝绸分
4、别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玻璃棒,再将两根玻璃棒互相靠近。2、用两块相同的毛皮分别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橡胶棒,再将两跟橡胶棒互相靠近。3、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你们发现了什么?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小结: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电荷种类不同,大量事实表明,自然界有两种电荷,我们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规定为正电荷,将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规定为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实验学生猜想摩擦过的塑料直尺、玻璃棒、橡胶棒、能吸引轻小物
5、体;没有经过摩擦的塑料直尺、玻璃棒、橡胶棒、不能吸引轻小物体。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回答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互相排斥,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互相排斥,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学生尝试总结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在尝试、合作中发展能力亲自经历,感受才最深刻兴趣是通过活动培养出来的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二、验电器引入:同学们知道:测量时间用钟表,测量温度用温度计,电荷也有多少,我们如何测量电荷的多少呢?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种测量电荷多少的仪器——验
6、电器。(出示验电器并介绍结构)。演示实验(边演示边解说):1、分别用不带电的玻璃棒和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2、分别用带电的玻璃棒和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3、用力摩擦玻璃棒、橡胶棒,再将它们分别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问题一:你们发现了什么?对!验电器的作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问题二:为什么带电物体接触金属球时,金属箔片会张开呢?总结: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验电器金属箔片张角越大,说明所带电荷越多,我们把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其符号为Q,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用字母C表示。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
7、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大约只有10-7C,一片带电的云所带的电荷约几十库。三、原子的结构元电荷教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问题一: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原子和分子)问题二:原子结构如何?(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小结:电子是带有最小电荷的粒子,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元电荷,常用e表示e=1.6×10-19C认真观察。学生观察得出结论:没有带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不张开,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带电多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片张角大,所以,验电器可以用来检验物
8、体是否带电,带电量多还是少。学生讨论后总结得出: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片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阅读教材上关于物质结构的内容,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实践出真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科学探索精神,提倡让学生总结出“结论”和概念,而不是背“结论”和概念。体现自主学习、合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