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凸透镜》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doc

八年级物理上册 《凸透镜》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doc

ID:56639111

大小:11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7-01

八年级物理上册 《凸透镜》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凸透镜》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凸透镜》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 《凸透镜》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凸透镜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透镜(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⑵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重、难点与关键: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以及对光的作用。2.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教具准备:凸透镜、凹透镜、激光笔。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以前学过的入射光线射到平面镜、凸面镜和凹面

2、镜等面镜会发生什么现象?光能不能穿过它们?教师展示凸透镜和凹透镜:老师展示的这两个镜子光线射到上面会穿过去,这样的镜子属于前面学过的面镜吗?它们不属于面镜,叫透镜。由此引出《透镜》。(教师说明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电影放映机等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二、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1.让几个学生用手触摸凸透镜,感受出镜片的厚和薄,学生得出:中央厚,边缘薄。教师指出这样的透镜就是凸透镜。作光路图时用“”表示凸透镜。2.让几个学生用手触摸凹透镜,感受出镜片的厚和薄,学生得出其特点:中央薄,边缘厚。教师指出这样的透镜就是凹透镜。作光路图用“”表示凹透镜。3.学生判别下面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

3、。①②③④4.让学生观察上面这些透镜的两个面,讨论得出:透镜的两个面(至少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教师画出两个球球面的一部分组成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两个面。我们把这两个球的球心、用虚线连接起来,这条虚线就是透镜的主光轴,简称主轴。主轴光心主轴光心5.教师画图讲解,透镜上有一个特殊的点,光线通过这个点,其传播方向不会改变。在图上指出光心的位置。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透镜对光会产生什么作用。三、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⑴教师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激光笔发出的光先射到黑板上的光斑有多大,然后让激光笔发出的光穿过凸透镜射到黑板上(教师要注意凸透镜距黑板的距离适当),让学生观察光斑大小是如何变化的,

4、学生观察到:光斑变小了。学生讨论分析得出: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⑵教师再做实验:让凸透镜正对着激光笔,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要正对(为了让入射光与主轴平行),然后调整凸透镜到黑板的距离,会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教师讲解: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凸透镜的焦点F。由于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所以是实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f。⑶教师作出平行于主轴的光射到凸透镜上发生折射以后会聚到焦点的图。FFf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让学生讨论得出:从凸透镜焦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平行于主轴射出去。教师作出光路图。⑷拓展:学生小组讨论,由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那么上面右图中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怎么传播

5、?⒉凹透镜。⑴教师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激光笔发出的光直接在黑板上产生的光斑和经过凹透镜折射后在黑板上产生的光斑大小,然后比较归纳得出: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⑵教师作出凹透镜对平行于主轴的光的发散作用的图,让学生知道,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会聚到一点,这就是凹透镜的焦点F,由于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所以是虚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f。fFF⑶由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引导学生总结出:指向凹透镜另一侧焦点的发散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会平行于主轴射出去。教师作出光路图。四、例题。⒈例1根据光路图,在下图中填上适当的透镜:⒉例2下图中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光路正确的是()ABCD五、练

6、习:教材第2题。六、归纳小结:这节课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学生总结:知道了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以及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等几个概念,还知道了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七、作业:教材第4、5题。八、课外活动:回家找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观察它们的镜片分别是什么透镜,如果是凸透镜,如何测它的焦距?九、板书设计:透镜凸透镜FFf1.透镜凹透镜fFF2.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F、焦距f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十、教学反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