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河流教案(3) 新人教版.doc

八年级地理上册 河流教案(3) 新人教版.doc

ID:56620190

大小:3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6-30

八年级地理上册 河流教案(3)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河流教案(3)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河流教案(3)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地理上册 河流教案(3)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河流课题名称主备人周次备课时间组长签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地图、图片、实验以及音像资料的分析,能够揭示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能力目标:培养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推理分析的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重点黄河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教学难点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学会用地图学习知识教学方法及教具教学方法情境探究教学法、模拟实验法等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师讲解 课时数第三课时环节教学内容二次备课教学随记教学过程 欣赏篇──感黄河。 播放课件1:谈感想。概况篇──知黄河。 学

2、生在指图讲解完黄河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后,老师以对联的形式做总结并在课件上显示。上联:青川甘宁内蒙古,下联:山西陕西和豫鲁,横批:第二长河。质疑:同学们我们把“长”能换成“大”不?“不能。”为什么?同学们横批还可以是什么?如“母亲黄河”“流经九省”“长五千五”“注入渤海”“源于高原”等等……了解黄河的概况,我们来看看黄河又有哪些贡献呢?第三板块:奉献篇──颂黄河。播放课件3:黄河的奉献“发电”──用水库大坝的图片来引导学生。“旅游”──用壶口瀑布的图片来引导学生。:“灌溉”──用“塞上江南”的图片来引导学生。“文明

3、”──用秦兵马俑和黄河源头的图片来引导学生。 (承转)通过比较,得出内流河和外流河概念。 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看谁写得最多,写得最快。 问题3和问题4让学生用不同符号不同颜色的笔标注的时候,让学生在左下角做一下图例,这样清晰可见。 我们不难看出,黄河对中华民族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黄河也曾经给中华民族带来沉痛的灾难。我们既要看到黄河的“功”,又要看到黄河的“过”。请看:忧患篇──忧黄河。下面我们不妨给黄河作一个全身的X光拍照,请在座的“治黄专家”,给她汇诊,看看母亲河到底得了什么病?播放课件上游,用荒漠化和凌汛

4、图片来引导学生观察。中游,用疏松的黄土高原图、降水柱状图和浑浊的黄河水图片来引导学生观察下游,用地上河图片、凌汛图片、断流图片来引导学生观察治理篇──1.游戏──“探寻黄河”为了能更亲密的接触黄河,理解黄河,认识黄河,为治理黄河打下基础,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名字叫”探寻黄河”。下面,先来看一个模型,用塑料泡沫做成的从河口以下的黄河模型。模型上主要突出以下内容:黄土高原(放上泥土)、华北平原(绿颜色)、汾河(中游支流的代表)、地上河、孟津、渤海(大烧杯)、中游、下游。把以上八个地理事物的名称,以小彩旗的形式分装在

5、四个大信封里,然后,让四个小组的代表到前台来完成插旗活动。2.实验──探究“地上河”的形成在游戏的基础上,我们来做一个实验.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地上河”如何形成的? 实验一:选第一组和第二组同学做第一个实验:用喷水壶向模型上的黄土高原地区喷水,相当于夏季的暴雨,观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水流的速度,泥沙沉积情况;观察烧杯水的颜色?实验二:选第三组和第四组同学做第二个实验:用喷水壶向模型上覆盖草皮的黄土高原上喷水,观察烧杯水的颜色。探究:观察(现象)──混浊(原因)──泥沙(关键)──来自黄土高原(为什么)

6、──四个特征(土质、植被、支流、暴雨)──地上河(坡度缓、河道宽、流速慢、泥沙沉积)──水土保持是治黄根本PPT5:课件动画演示“地上河”形成的过程。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完成探究报告。3.探究报告(学生分组完成) 忧患治理措施上游荒漠化、凌汛退耕还林还草、炸冰破冰中游水土流失植树造林下游地上河断流凌汛加固大堤、疏浚河道节约用水、保说明:教学过程包括预习内容与指导、展示交流、点拨升华、作业反馈等内容。板书设计 反思与重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