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doc

九年级语文《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doc

ID:56564654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6-28

九年级语文《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doc_第1页
九年级语文《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doc_第2页
九年级语文《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doc_第3页
九年级语文《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doc_第4页
九年级语文《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九年级语文《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人教实验版【同步教育信息】一.本周教学内容:《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孟子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他提出“性善”论,肯定人性生来是善的,但也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主张社会分工,却由此导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论点。他的哲学体系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过分强

2、调人的主观精神作用,断言“万物皆备于我”,对后来宋代儒学影响很深。孟子为了实现他的政治主张,曾游说齐、魏、滕、宋等国。当时各国诸侯正以攻伐争霸为贤,视孟子的“行仁政”学说为脱离实际,因而不予采纳。孟子退而讲学著述,其言行的记载,保存在《孟子》一书中。《孟子》现存七篇。每篇都以第一句中的两个或三个字作为篇名。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和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宋朝朱熹把《孟子》和《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成为儒家学者初学必读的书籍。《孟子两章》〖学习目的〗1、诵读文章,读出节奏和气势2、了解

3、孟子的思想3、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4、学习孟子的论证方法(一)整体感知课文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观点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具体体现?主要观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要素当中,孟子认为人和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要赢得民心;赢得民心的前提是“得道”,而这个“道”就是他一贯主张的“仁政”。所以孟子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说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实际上就是在说明他的“仁政”主张。2、“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前提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前提是“苦其

4、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目的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二)掌握重点字词说说划线字的古今意义有什么不同。1.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委:古义:放弃;今义:委托去:古义:离开;今义:到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古义:限制;今义:疆域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发:古义:被任用;今义:送出、交付举:古义:被举用;今义:举起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古义:征验,表现;今义:出征用心爱心专心喻:古义:明白,了解;今义:比喻《鱼我所欲也》(一)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朗读背诵

5、。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二)重、难点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三)整体感知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明确: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

6、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明确:提出“生与义不可得兼,则舍生取义”的论点后,首先从正面指出人之所以能“舍生取义”,是因为人皆有“欲生不为苟得,恶死有所不辟”的思想。然后再从反面说明,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么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来;可是事实上,“义”超过了“生”,所以人能够不贪生,不避死。这种羞恶之心,人人皆有,贤者更能保存而不丧失。接着举例说明,人即使在饥饿时仍有羞恶之心,自古以来就有宁死不食“嗟来之食”的人。最后,文章陡然一转,“乡为身死而不受”,现在“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又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是“为宫室之美,妻妾

7、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先前为了“义”可以“舍生”,现在却为了高官厚禄和物质享受就舍掉了“义”,这种行为不是应该停止吗?总之,这段文章是说,能做到“舍生取义”是人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辩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全文旨意就在这一劝勉上。(四)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一段:1、提出本文的论点(比喻论证)2、对论点进行具体的分析与阐释(正反对比论证)3、进一步指出,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第二段:1、微不足道的小事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举例论证)2、有的人“不辩礼义”的贪求“万钟”为例,

8、说明丧失“本心”的表现。(对比论证)(五)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明确: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等。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