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 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八年级数学·下新课标[北师]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1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学习新知问题思考我们已经证明了有关平行线的一些结论,运用下面的公理和已经证明的定理,我们还可以证明有关三角形的一些结论.我们已学过的部分基本事实: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2.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3.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4.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5.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通过上面的这些结论,我们能否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呢?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按图示的方法先独自折纸
2、观察,再探索并写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这一定理可以简述为:等边对等角.已知: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求证∠B=∠C.〔解析〕我们曾经利用折叠的方法说明了这两个底角相等.实际上,折痕将等腰三角形分成了两个全等三角形.这启发我们,可以作一条辅助线把原三角形分成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从而证明这两个底角相等.证明:取BC的中点D,连接AD.(如图所示)∵AB=AC,BD=CD,AD=AD,∴△ABD△≌△ACD(SSS).∴∠B=∠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三线合一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证明:过
3、顶点A作∠BAC的平分线AD,交BC于点D,∵AD是△ABC中的角平分线,∴∠BAD=∠CAD.在△ABD和△ACD中,∴△ABD≌△ACD(SAS),∴BD=C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ADB=∠AD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AD是BC边上的中线,∠BDA=90°,∴AD是BC边上的高,∴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知识拓展]“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的定理是将“等腰三角形”作为一个前提条件得到的三个真命题,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后,可将该定理作如下的延伸.如图所示,已知△ABC,①
4、AB=AC,②∠1=∠2,③AD⊥BC,④BD=DC中,若其中任意两组成立,可推出其余两组成立.检测反馈解析: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是一条.故选B.1.一个等腰非等边三角形中,它的角平分线、中线及高线的条数共为(重合的算一条)()A.9B.7C.6D.5B2.在△ABC中,如果AB=AC,那么在这个三角形中,重合的线段是()A.∠A的平分线,AB边上的中线,AB边上的高线B.∠A的平分线,BC边上的中线,BC边上的高线C.∠B的平分线,AC边上的中线,AC边上的高线D.∠C的平分线,AB边上的中线,AB边上的高线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三
5、线合一的性质.故选B.B解析:因为110°的角只能是顶角,所以其余两角均为35°.故填35°,35°.3.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110°,则其余两角分别为.解析:边长为6cm的边有可能是腰也有可能是底.4.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6cm,周长为14cm,那么另外两边的长分别为.35°,35°6cm,2cm或4cm,4cm5.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D是AC上一点,且AD=BD=BC.求∠A的度数.解:设∠A=x°,∵AD=BD,∴∠1=∠A.∴∠2=∠1+∠A=2x°.∵BD=BC,∴∠C=∠2=2x°.∵AB=AC,∴∠ABC=∠C=2x°.由三角形内角
6、和定理可知∠A+∠ABC+∠C=180°,即5x=180,解得x=36.∴∠A的度数为36°.6.(2015·佛山中考)如图所示,△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请你用尺规作图将△ABC分成两个全等三角形,并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理由.(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解:由作图可知∠BAD=∠CAD,又AB=AC,AD=AD,则△ABD≌△ACD(S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