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肥胖易感基因FTO.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肥胖易感基因FTO摘要:现今,大量实验研究已经证实,FTO基因是一个与肥胖有关的基因,并且已经成为研究肥胖问题以及解决肥胖问题的热点领域。FTO于人体的各组织中全都有表达,且在下丘脑、骨骼肌、胰腺、肝脏等组织表达有较多的表达,其与人的肥胖指数密切相关。FTO还能诱导2型糖尿病等相关疾病的产生。关键词:FTO基因,肥胖,2型糖尿病现今,肥胖问题困扰着大家,并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影响,肥胖会给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利以及诱发各种各样对生活造成影响的疾病。肥胖发生原因包括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其中大部分与遗传基因有关[1]。1.FTO基因
2、的发现FTO基因的首次发现是利用高通量全基因组扫描技术寻找2型糖尿病的过程中发现的,也属于一次以外的发现。2007年,Frayling等[2]确认发现了该基因,研究表明,携带FTO的基因可使体重增加,FTO基因参与肥胖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3]。在研究中发现,FTO基因与体质指数(BMI)和肥胖的关系已经确立。Dina[4]等几乎在同时发现FTO基因可能与欧洲人的早发育及肥胖症有关,并可能参与了小部分欧洲人群普通型肥胖症的发病过程[5]。2.FTO基因和蛋白特点FTO基因具有相当古老的历史,FTO基因普遍存在于脊椎动物中,
3、但是在其他非脊椎生物中却没有发现这个基因,FTO基因位于第16号染色体(16q12.2),含有9个外显子,基因长度为410.50kb,广泛表达于人体组织的各发育阶段,且在下丘脑、骨骼肌及脂肪等组织中高表达[6]。3.FTO基因与肥胖症的关系FTO基因和肥胖的关系在各个种族及性别中的表现并不相同。对于白种人,rs9939609A等位基因对体质指数影响最大[7];而对于中国人,这些等位基因比较少,但是一旦携带了这个基因,那么他发生肥胖的概率会很高,所以中国人要尤其注意这个基因的携带[8]。携带FTO基因变者较容易发生肥胖,其可能是通
4、过增加饮食欲望,使人选择高热量食物比如薯条,炸鸡等,从而提高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通过研究对1~18岁儿童和青少年发现,由于rs9939609基因可引起BMI值增加。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研究人员对8岁至11岁的儿童进行调查,发现携带FTO基因的儿童很难产生饱腹感,使儿童很能吃,而且感觉吃不饱[9]。研究证明,FTO基因使人缺乏对食物欲望的控制。正常的饮食规律无法消除FTO基因携带者的饥饿感,使他们不停进食,并导致肥胖。Chang等[10]发现中国人群中FTO风险基因出现概率比欧洲人群要低很多,AA的纯合子人群则更加稀少,对BMI存在影
5、响但同样小于欧美种族的人。此后又有多项针对中国人群成人[11-12]及儿童[13]的研究也支持了中国人FTO与肥胖密切关联,但其作用要小于白种人群的观点。4.FTO基因与糖尿病超重和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两个关键风险因素[14]。2型糖尿病主要表现为胰岛β细胞的损伤和胰岛素敏感性下降[15]。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了几个新的与2型糖尿病风险相关的基因,FTO基因也包括在内[16]。所以要要预测是否会发生2型糖尿病,可以通过检测是否头FTO基因的存在,如果存在,则有风险产生2型糖尿病,应该提早预防[17]。5.结语FTO基因的发现为了解肥
6、胖提供了很好的研究目标。随着研究的深入,我认为人们会研究FTO基因在人体中的表达以及如何抑制该基因的表达来达到治疗肥胖症以及2型糖尿病的健康问题。参考文献[1]WARDLEJ.CARNELLS,HAWORTHCM,etal.evidenceforastronggeneticinfluenceonchildhoodadipositydespitetheforceoftheobesogenicenvironment[J].AmJClinNutr,2008,87(2):398-404.[2]GerkenT,GirardCA,TungY
7、C,etal.TheobesityassociatedFTOgeneencodesa2-oxoglutarate-dependentnucleicaciddemethylase.Science,2007,318(5855):1469-72.[3]FraylingTM,TimposonNJ,WeedonMN,etal.AcommonvariantintheFTOgeneisassociatedwithbodymassindexandpredisponestochildhoodandadultobesity[J].Science,2
8、007,316:889-894.[4]DinaC,MeyreD,GallinaS,etal.VariationinFTOcontributestochildhoodobesityandsevereadultobesity[J].NatGenet,200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