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476434
大小:2.39 M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6-19
《民俗礼仪——清明节.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民俗礼仪——清明节要谈清明节,需从一个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寒食节,又称热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又距冬至105日,也就是距清明节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食备好的热食,冷食,故而得名。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基祭”之补。后来民间亦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个固定的风俗。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义。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
2、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节日起源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北宋时期清明节很是普遍,流传下来的张泽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北宋徽宗年间清明时节东京汴梁(开封)汴河两岸的人物景象。从2008年开始,中国将清明节认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至2009年,又改为三天。一直延续至今。历史发展清明节习俗祭祖扫墓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
3、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荡秋千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风筝,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还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放
4、风筝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踏青植树在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中,端午节要吃粽子喝雄黄酒、中秋节要吃月饼、元宵节要吃汤圆,那清明节应该吃什么呢?其实清明节饮食并没有统一品种,各地的习惯差异比较大,所以饮食各有偏好,内涵也更加丰富。清明节的食物青团相关诗词对联春风重拂地 佳节倍思亲睹物思亲常入梦训言在耳犹记心春回大地九千万里寒食雨日暖神州二十四番花信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