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德中.ppt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德中.ppt

ID:56465884

大小:1.43 MB

页数:53页

时间:2020-06-19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德中.ppt_第1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德中.ppt_第2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德中.ppt_第3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德中.ppt_第4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德中.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德中.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辛弃疾(1)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2)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学习目标: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在词人中,他是个英雄。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写作背景宁宗喜泰三年(1203),64岁的辛弃疾被掌权的韩侂tuō胄zhòu起用。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任辛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初到镇江,积极为北伐作

2、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被采纳,后又被调离镇江。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辛弃疾在镇江时,一面派遣人到金国侦察形势虚实,一面准备招募沿边士兵训练。这时离他渡江南归已四十三年了,当他北望扬州,想起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想起自己青年时期的战斗生活时,满怀悲愤而写下《永遇乐》词。诵读感知,体味风格:1:学生齐读一遍。2: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3:听范读一遍。4:学生自读并思考该词的特点。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

3、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词牌名,双调,104字京口——今江苏镇江北固亭——原名北顾楼,取其不忘中原之意。位于京口西北北固山上,面临长江,形势险固,是历来用兵之地。怀古——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金戈铁马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可堪回首寻常巷陌英雄无觅(英雄业绩)(精锐部队)(草率)(落得)(不堪,哪堪)解释下列词语(普通)(寻找)[译文]江山依旧,却无处觅求像孙仲谋一样的英雄豪杰。昔日繁华的歌舞台榭,英雄的业绩风流,总被历史的风雨吹得化为乌有。一抹斜阳映着丛密的草树,平常的街巷,人们说刘裕

4、曾在这里寄住。想当年,他指挥的金戈铁骑,气吞万里,威猛如虎。元嘉年间,刘义隆草草出兵北伐,梦想如霍去病在狼居胥山封坛祭天,作为全胜的纪念,却不料只落得惊慌败北狼狈逃窜。隆兴北伐失败至今已四十三年,我遥望中原,扬州路上烽火杀敌的情景历历在目。哪堪回首,而今侵掠中原的拓跋焘祠庙香火盛烧,一片神鸦鸣嗓,社鼓喧闹!谁来问我:将军年老,饭量可好?(一)、找典故。1、有几个典故?2、在文中分别是哪一句话?3、它们分别与谁有关?4、请分别用一句简炼而完整的话来概括这些典故!5、小结。(二)、找典故。小结:(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2)寄奴曾住(刘裕)(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5、刘义隆)(4)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拓拔焘)(5)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三)、分析典故。典故一: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1、孙权做了什么事值得作者怀念他?2、“舞榭歌台”指什么?3、“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如何理解?4、这表现什么情感与立场?孙权其人:孙权其人:作者情感与立场:孙权其人:作者情感与立场:“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赏析:“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赏析:“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赏析:“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赏析:“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赏析:“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6、赏析:典故二:刘裕。“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相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1、刘裕有何表现?2、试比较刘裕与南宋皇上的不同表现!3、作者对刘裕的感情如何?4、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刘裕其人:刘裕其人:刘裕其人:作者态度及目的:刘裕其人:作者态度及目的:上片小结:典故三:刘义隆“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1、刘义隆是个怎样的人?2、他北伐的结果如何?3、作者对刘义隆北伐持何态度?4、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宋文帝宋文帝宋文帝作者用典用意宋文帝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作者用典用意典故四:佛狸祠“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

7、下,一片神鸦社鼓!”1、“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场面?2、“烽火扬州路”指描写的是什么场面?3、二者对比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佛狸祠”景象:“佛狸祠”景象:“佛狸祠”景象:作者用事目的:“佛狸祠”景象:作者用事目的:“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把回忆中扬州一带的战火和眼前佛狸祠的红火两个场景放在一起,是用了什么手法?其意图是什么这是一组鲜明的对比.一方面作者牢记民族的灾难,一方面看到金已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