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45548
大小:3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21
《优秀广告作品赏析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29 优秀广告作品赏析之我见 ——自然的艺术,天才的文字 (一)一直都认为广告应该是一门艺术。欣赏广告应该是欣赏艺术。然而现代生活中到处都充斥着低级无聊的广告,一遍又一遍地喊着自家品牌的名字,毫无新意毫无美感地对我们进行着疲劳轰炸。使我们厌烦或者麻木。广告如果做得好,给人以美的感受,就能让消费者对这个品牌产生认同感和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做得不好,牵强附会低俗
2、无聊,广告的效果就大打折扣甚至会出现反作用。例如我一直深恶痛绝的金嗓子喉宝的一则广告:先是罗纳尔多踢球的画面,然后他站在镜头前咧嘴笑着露出一口白森森的牙齿,手拿一盒金嗓子举着,雄壮的男声配音:“金嗓子喉宝!广西~金嗓子~!!!”我就纳了闷了。这金嗓子喉宝关罗纳尔多什么事?除了能吸引那些喜欢小罗的球迷,我找不到不讨厌这则广告的任何理由。(这还是一家大企业!居然拍出这么低级的广告,还经常在CCTV播出,简直是强奸人的眼球啊!)还有“还珠格格”热的时候,出现了很多以宫廷为背景的广告:“皇阿玛”要XX牌的麦片,妃子不孕去XXX医院就生下
3、了“阿哥”,“格格”看到XX牌八宝粥就眉开眼笑……我们会喜欢这样的广告吗?会觉得它“有意思”或者“很诱人”吗?至少对于我来说,它们只会让我产生排斥感。以上我举的这两个失败的例子,都有个共同的毛病,就是不自然。(二)在老师讲的广告设计四大原则——自然原则、简单原则、具象原则和家常原则中,我个人最看重的是自然原则。广告如果做得自然贴切,内容和形式浑然天成,就能让人印象深刻,回味无穷。举个例子,最近我翻看莫军华的《广告设计》一书,里面有组孙潇的广告作品让我眼前一亮。这个广告打破常规,跳出在纸上、灯箱上、站台上做广告的框框,将广告放在了
4、大街上:一条再寻常不过的人行横道,每条白色斑马线的右上方都贴上了佳洁士的LOGO,LOGO下面是风格一致的四个字:“安全美白”。斑马线、安全和美白,在这里结合得天衣无缝!另外一幅,依然是再寻常不过的一条林阴道,每棵被刷上白色防蛀漆的树上也都贴上了佳洁士的LOGO,下面写着的是“美白防蛀”。树木、美白和防蛀,又是多么形象贴切!被我们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物体被设计师挖掘出广告内涵,这样机智聪明的广告,实在叫人不得不爱!这里,同样也体现着文案的重要和精彩。试想想,如果斑马线上和树上只有佳洁士的LOGO,而没有“安全美白”和“美白防蛀”这
5、些文字,能让人立刻领会这则广告的用意吗?走过斑马线和看到树木的人肯定莫名其妙,斑马线和树跟牙膏有什么关系呢?因此这则广告成功就成功在不仅广告的载体十分自然合适,文字说明也是恰到好处。写到这里我想我该点一下题了,这篇文章将结合一些我认为非常有意思的广告作品来阐述我对自然原则的理解和在广告设计中文案的重要性。 (三)与自然的表现形式相结合很多广告因为有个极自然极合适的表现形式或者广告载体,只要简简单单的画面就能表达出它要表达的意思。上面举的佳洁士的例子就是成功的案例。另外我在王焱的《广告设计教程》中看到的一则鞋油的广告图片。图中没有
6、很多说明性的文字,但只要看到画面右下角的鞋油图案,我们就会会心一笑。用擦得铮亮的皮鞋代替汽车的后视镜,这一招真够绝的!这广告甚至没让主角鞋油上场,就让人领教了鞋油的厉害,可谓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非常自然。还有印在地铁门上的麦当劳的广告。不需要多说明,在门的一开一合中,完成了这绝妙的广告创意。以上这三则广告利用了与主体无关,但能表现主体功用和特性的其他物体,用比较联想的方式和极自然的表现形式来达到宣传目的。(四)与自然生活相结合还有一类广告因为与生活中的物品或者环境相结合,而达到自然表达的效果。例如ING保险的“距系你亲戚”系
7、列。地铁站中的孕妇、公车站无助的小孩、大厦中走丢的小女生,在这些让人看到觉得无法视而不见的场景中,加上“帮人要当他是你亲戚”的标语,既有公益价值,又体现了ING保险忠诚可靠的形象和人性化的服务态度。再看这组苏菲卫生巾的广告。饱满新鲜的葡萄和干瘪的葡萄干,娇嫩的玫瑰和干枯的玫瑰,这些生活中极普通的物体,用鲜明的对比和形象的构图,就强有力地宣传了苏菲“超强吸收”的功效。(五)与文案相结合最后说的这类广告,是广告被安置在一个特定环境下,与点睛的文字说明相结合而产生的自然的表达效果。如果有天你去洗手间,发现便池旁边的墙上贴着“请拨打11
8、0”的广告,你会不会一头雾水呢?厕所和报警有什么关系?如果你看到这则广告完整表达是这样的:“除此之外的一切急,请拨打110”,你就不得不为这精彩的结合所折服。再看看大巴上的小巴图案,如果不配上“大巴减到变小巴,有效纤体的XXX”的宣传口号,这就只是有趣的搞怪罢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