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444455
大小:7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24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认识地球教案 湘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2.记住地球仪的“一轴两极”。3.运用地球仪认识纬线、纬度和南北半球。4.知道地球的两种运动方式。教学重点1.能用证据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2.学会纬度的划分,掌握南北半球的划分。3.运用地球仪总结经线的三个特点。4.运用地球仪学会经度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教学难点1.学会用表面积、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说明地球的大小。2.了解纬线的定义,理解纬线的三个特点。3.知道东西经度范围和东西半球范围的区别。4.学会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意地点的位置。教学方法自学、讲解、总结、训练。教学准备1
2、.结合地理图册P7、P8进行预习;每人准备1个地球仪。2.教师选择优秀视频材料。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古代,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讲授新课)板书课题。一.地球的形状(板书)先自学至P18“阅读”材料,后思考、回答:1.有哪些证据可以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2.地球的形状特点是什么?小结:说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1)麦哲伦环球航行;(2)海边看船;(3)登高望远;(4)月食现象;(5)地球卫星照片。……地球的形状特点: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
3、体。二.地球有多大(记住地球基本数据)1.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2.地球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3.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三.地球仪(板书)自学P18、P19后,思考、完成:1.什么是地球仪?它有什么用途?2.什么是地轴?地球内部真有这根轴吗?3.什么是纬线(圈)?什么是纬度?最大、最小的纬度数各是多少?什么是南纬和北纬?纬线指示什么方向?4.什么是两极?北极?南极?5.低、中、高纬度各是怎么划分的?6.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北极、南极,赤道与北极、南极各相差多少度?总结:纬线的三个特点:(1)纬线的形状是圆圈;(2)纬
4、线的长度不相等;(3)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指名朗读《基多的赤道纪念碑》。(小结新课)师生共同完成。(随堂练习)一.选择题。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A.赤道B.北回归线C.南回归线D.北极圈2.下列各项,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A.登高望远B.日食现象C.月食现象D.麦哲伦环球航行3.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A.正圆形B.椭圆形C.正球体D.不规则的球体4.下列四条纬线,最长的是()A.0°B.25°NC.50°ND.75°S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地球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B.南纬一定在南半球,北纬一定在北半球C.地轴与地球表面只有一个交点D.冰雪
5、覆盖的南极洲几乎全部位于高纬度(课外练习)1.反复阅读教科书P16~P19。2.扎实预习教科书P20~P23的内容。第2课时(反馈练习)1.地球的形状特点是什么?2.用具体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3.纬线(圈)有哪三个特点?(讲授新课)自学P20~P22后,思考、完成:1.什么是经线?什么是经度?最大、最小的经度数各是多少?经线指示什么方向?2.什么是本初子午线?什么是东经和西经?指名朗读《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3.经度之和为多少时,组成一个经线圈?4.什么是180°经线?5.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为什么用这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6.0°经线和180°经线
6、相差多少度?总结:经线的三个特点:(1)经线的形状是半圆;(2)经线的长度都相等;(3)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小结新课)关于经线、纬线的几条规律(抄好、理解、记住):1.纬度数的大小与纬线(圈)的长短成反比;2.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长度相等;3.赤道(0°纬线)既是南北纬度的起点线,也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4.本初子午线(0°经线)是东西经度的起点线,不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5.经度: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增大,一直增大到180°;纬度: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增大,一直增大到90°(即“东大东经,西大西经;南大南纬,
7、北大北纬”)。6.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即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随堂练习)1.什么是经线?什么是经度?经线有什么特点?(对照地球仪说出)。2.什么是纬线?什么是纬度?纬线有什么特点?(对照地球仪说出)。(课外练习)1.反复阅读教科书P20~P22。2.认真、扎实完成P22~P23的“活动”。3.预习P23~P26的内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