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文字的演变学案 华东师大版.doc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文字的演变学案 华东师大版.doc

ID:56437922

大小:35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6-24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文字的演变学案 华东师大版.doc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文字的演变学案 华东师大版.doc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文字的演变学案 华东师大版.doc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文字的演变学案 华东师大版.doc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文字的演变学案 华东师大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文字的演变学案 华东师大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9课文字的演变【自主学习】1.古人常说“”。这指的是在文字产生前的一种记事的方法。战国时期流行黄帝时代“”的传说。2.我国的文字是由演变而来的,距今五六千年的半坡、姜寨、大汶口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刻划符号,是的雏形。3.保存在商代甲骨上用以记载占卜情况的文字,称“”。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4.东汉文字学家许慎编写的《》,总结了汉字构成和使用的六种方法。构字的四种方法:、、、在甲骨文中都已齐备。5.甲骨文之后,又相继出现了、、、以及连笔的和。6.汉字不仅是一种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的根。【要点破解】要点一:许慎和《说文解字》。要点

2、点拨:东汉时,文字学家许慎编写了一部《说文解字》,它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文字学专著,也是现存最早的字典。这里同学们注意汉字构字和使用的“六书”与构字方法的区别,也就是说:构字四法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些方法在甲骨文中都已具备。【例1】(2010福建龙岩中考,1)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A.金文B.甲骨文C.小篆D.隶书解析:本题考查历史记忆能力,依据课本可知,甲骨文就是保存在商代甲骨上用以记载占卜情况的文字。所以,故答案为D。要点二:汉字的演变主要经历了哪些阶段?要点点拨:甲骨文字被人们看作是

3、中国最早的定形文字。小篆是秦始皇规定的统一字体。隶书是秦始皇统一文字时在民间日益流行的一种更为简易的字体。楷书是东汉后期人们从笔画上继续简化隶书而出现的一种新书体。草书形成于汉代。行书指介于草书和正体字之间的一种流畅书体,是适应性最强、应用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的书体。【例2】(2010福建宁德中考,2)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下列图片所呈现的汉字字体中,最早出现的是()ABCD解析:本题是一道识图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要知道选项中的四种文字分别是金文、楷书、甲骨文、行书。然后才可可判断出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小魔棒

4、:关于我国文字演变的历史可编成以下歌谣——文字可考在商朝,甲骨文字算最早;说文解字千古传,构字四法许慎通;青铜器上刻金文,周晚大篆形成了;隶书楷书草和行,传情达意民族根。【同步导练】基础•起步1.“仓颉造字”的传说流行于()A.黄帝时代B.尧舜禹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2.我国文字的演变来源于()A.甲骨文B.金文C.刻画符号D.小篆3.我国比较成熟的上古文字是()A.刻画符号B.甲骨文C.小篆D.隶书4.许慎的《说文解字》一书总结汉字构成和使用的方法有()A.六种B.四种C.两种D.八种5.“本”字所体现的构

5、字法是()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6.下列汉字字形演变正确的是()A.甲骨文—楷书—草书B.甲骨文—楷书—小篆C.金文—甲骨文—小篆D.甲骨文—小篆—金文7.识读右图人物,请完成:(1)右图是我国时文字学家。(2)他编写了一部《》,总结了汉字的构成和使用的六种方法,其中,、、、在甲骨文中都已齐备。综合•提升1.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与甲骨文相比较,表述正确的是()A.虽然字形未发生很大变化,但它们的基本结构仍是相通的B.虽然字形未发生很大变化,但它们的全部结构仍是相通的C.虽然字形发生了

6、很大变化,但它们的基本结构仍是相通的D.虽然字形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它们的全部结构仍是相通的2.下列关于甲骨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一种比较成熟的上古文字B.保存在商代甲骨上用以记载占卜情C.造字法和字形结构与汉字一脉相传D.还不具备汉字的构字法3.下列关于汉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历千年而不衰B.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C.将走向拼音文字D.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4.中国古文字①金文②隶书③甲骨文④小篆,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A.③④①②B.③①②④C.③④②①D.③①④②5.右图是“记有日食的甲骨文”

7、,这是哪个朝代的记载?()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6.有一天,小明去参观某一历史博物馆,其中一件刻有文字的商代文物深深的吸引了他。根据你学的知识,判断这件文物上刻的文字可能是()A.隶书和小篆B.甲骨文和金文C.大篆和小篆D.行书和楷书7.阅读材料:殷墟,又名殷虚,商王朝后期都城遗址。郭沫若先生在《访安阳殷墟》一诗中赞叹道:“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洹河两岸,面积约24平方公里。据文献记载,自盘庚迁都于此至纣王(帝辛)亡国,整个商代后期以此为都,共经8代12王、254年。年代约当公元前14世

8、纪末至前11世纪。请回答:(1)以上照片所再现的平原为何出名?(2)郭沫若先生在《访安阳殷墟》一诗中赞叹道:“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你是如何理解郭沫若的诗句的?8.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图一图二(1)图中的文字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