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法的新工艺-ab法

活性污泥法的新工艺-ab法

ID:5643304

大小:450.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7-11-13

活性污泥法的新工艺-ab法_第1页
活性污泥法的新工艺-ab法_第2页
活性污泥法的新工艺-ab法_第3页
活性污泥法的新工艺-ab法_第4页
活性污泥法的新工艺-ab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活性污泥法的新工艺-ab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Absorption—Biodegradation)(吸附—生物降解工艺)A—B法的工艺流程A—B工艺的机理A—B工艺的特点A—B工艺的设计活性污泥新工艺--A-B工艺AB工艺由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宾克(Bohnke)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创,80年代初应用于实践。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了AB法工艺。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AB法主要有下列特征:未设初沉池,由吸附池和中间沉淀池组成的A段为一级处理系统;B段由曝气池和二次沉淀池组成;A、B两段各自拥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两段完全分开,各自由独特的微生物群体,有利于功能的稳定。AB法工艺的流程A段曝气池的作用A段(吸附段)负荷

2、高、泥龄短、HRT短(30min),利于增殖快、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的原核微生物生存。A段BOD去除40%~70%,可生化性有所提高,有利于B段的工作;A段污泥产率高、吸附能力强,重金属、氮、磷等都可能通过吸附去除。B段曝气池的作用—类似常规活性污泥法污水从A段进入B段(生物氧化段),一般在较低负荷下运行,HRT为2~6h,泥龄长(15~20d)。B段发生硝化和部分的反硝化,活性污泥沉淀效能好,出水SS和BOD一般小于10mg/L。AB工艺中,A段具有高效和稳定的特点。A段对B段的运行带来了良好的影响,表现为:A段的污水含有大量微生物群落,它们与回流污泥混合后,发生絮凝、吸附。A段的SS、BO

3、D去除率达60~80%、40%~70%,比初沉池大有提高。使B段负荷减少40%~70%,曝气池的总容积可减少到45%左右。原污水的浓度变化在A段得到明显的缓冲,使B段只有较低的、稳定的污染物负荷,污染物和有毒物质的冲击对B段的影响减小,从而保证了污水处理厂的净化效果。由于A段对部分氮和有机物的去除,以及B段泥龄的加长,改善了B段硝化过程的工艺条件,硝化效果得以提高。要提高A—B工艺的脱氮除磷效率,可将B段设计成A1/O、A2/O或A2/O工艺。AB法工艺的机理A级以高负荷或超高负荷运行(约为普通活性污泥的10~20倍),具有很强的抗冲击负荷的能力,B级以低负荷运行,A级曝气池停留时间短,3

4、0min,B级停留时间2~4h。不设初沉池,A级曝气池是一个开放性的生物系统。A、B各自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两级的污泥互不相混,二段有各自独特的微生物群体,故处理效果稳定。AB法的特点优点:效果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特别适用于处理浓度较高、水质水量变化较大的污水,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AB工艺在COD、BOD、SS、总磷和总氮上的去除率均高于前者,且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低(比普通活性污泥法节省投资20%,降低运行费用15%)。该工艺还有利于分期建设。缺点:为产泥量较大,而且AB法工艺不具备深度脱氮除磷功能,出水水质尚达不到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要求。AB法工艺的优缺点A段对有机物以生物絮凝吸

5、附作用为主,而生物降解为辅,ηBOD5=40~70%;B段对有机物以生物降解为主。常规A—B工艺处理效果:ηBOD5≥90%;ηss≥90%;ηp=(50~70)%;ηTN=(30~40)%。AB法工艺的处理效果A—B法的脱氮除磷工艺A—A1/O工艺A—A2/O工艺A—A2/O工艺1)A段●Ns=2~6KgBOD5/KgMLSS·d,一般为3~4●T停留=25~30min,一般30min●O2=0.5KgO2/KgBOD5●X=2000~3000mg/L●中沉池沉淀时间≤2h,R=(20~50)%●DO=0.2~0.7mg/LAB工艺的设计2)B段曝气池(普通的活性污泥法)●Ns=0.15

6、~0.30KgBOD5/KgMLSS·d●T停留=2~3h●污泥龄ts=15~20d●DO=1~2mg/L●R=(50~100)%●二沉池沉淀时间2~4h●气水比(7~10):1设计要点常规A—B工艺的主要工艺设计参数表项目曝气池A段B段污泥负荷NsKgBOD5/KgMLSS·d2~60.15~0.30容积负荷Nv6~10≤0.9X(g/L)2~33~4水力停留时间(h)0.52~3污泥龄θc0.3~0.515~20溶解氧(mg/L)0.2~0.71~2污泥回流比(%)20~5050~100气水比(3~4):1(7~10):11、曝气池容积(1)A段:VA=24QSo/Ns(A)X(A)(

7、m3)NS(A)=24QSo/V(A)X(A)式中:Q——设计流量m3/hSo——进入A段BOD5浓度,Kg/m3NS(A)——3~4KgBOD5/KgMLSS·dX(A)——2~3Kg/m3(2)B段:VB=24QSa/NS(B)X(B)(m3)NS(B)=24QSa/V(B)X(B)Q——设计流量m3/hSa——进入A段BOD5浓度,Kg/m3NS(B)——≤0.3KgBOD5/KgMLSS·dX(B)——3~4Kg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