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师德建设探索

高等院校师德建设探索

ID:5641278

大小:3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2-20

高等院校师德建设探索_第1页
高等院校师德建设探索_第2页
高等院校师德建设探索_第3页
高等院校师德建设探索_第4页
高等院校师德建设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等院校师德建设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等院校师德建设探索高等院校师德建设探索高等院校师德建设探索高等院校师德建设探索高等院校师德建设探索高等院校师德建设探索高等院校师德建设探索高等院校师德建设探索[摘要]师德建设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高校办学目标的实现。阐述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分析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师德建设的相关途径。[关键词]高校;师德建设;教师素质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是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需要遵守的基本道德要求,是教师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具体表现在

2、对国家的热爱和拥护、对事业的忠诚和执着、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和传承、对学生的关爱和培养、对家长的负责和理解、对学校的担当和责任、对自己的自律和要求等各个方面。“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我国传统化中,对教师德行的期望和要求甚高,把“传道”列在“授业”“解惑”之先,这也说明了师德建设在高等院校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一、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意义(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加强高校师德建设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高校肩负的重大任务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完成这一重大任务,

3、“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加强高校师德建设,让教育者先受教育。高校教师只有明晰自己在意识形态培育中的责任和义务,责无旁贷地担负历史责任,才能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因此,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教师师德建设,不断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是新时期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二)贯彻大学精神和办学理念,必须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大学精神是人们对大学这一普遍实体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包括实然和应然两个方面:即回答“大学是什么”和“大学是什么样的”

4、两个问题。办学理念是在大学目标、使命、宗旨与大学精神的基本原则指导下,对高校发展的定性、定位及职能和特色的认识,回答“要把这所学校办成什么样子”和“怎样办成这样的学校”。对大学精神的理解和办学理念的建立,是高校办学的灵魂所在。而这种精神内涵,以及由此产生的一所高校的价值取向、化氛围、生活风气,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了教师的精神面貌。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先生对于大学有着精彩的论述:“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大师之大,不仅在于学问之广博,更在于精神之深邃,在于有浩然磅礴的“大气”———追求真理的创新精

5、神、自由独立的批判精神和进退亦忧的社会关怀精神。所有这些,均体现在教师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所作所为当中。因此,高校大学精神和办学理念的贯彻落实,必须注重高校教师的道德素养。(三)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德才兼备,是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共同特征,而大学生的德、才和高校教师的师德有很大关系。一方面,“师者,范也:言行动静,皆可为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起到启发开悟的作用,更会起到引导示范的作用,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和范本。因此,教师需要树立正面的形象,时刻做出良好的榜样。所谓“有样学

6、样”,教师对自身道德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因此,教师只有坚持严于律己,这样才能培养出品德高尚的学生。另一方面,教师对师德的遵守和践行,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把握。“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说明学生对教师品格的认可,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学习,从而能更熟练地掌握知识技能。而“严师出高徒”,也道出教师对工作的认真负责程度对学生成才高低的影响。由此可见,高校师德建设对于培养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四)稳定高校教师队伍,必须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教师职业道

7、德规范体现了教师群体的共同意志,反映教师共同体的精神面貌,教师个体在对群体认同时会将这个群体的伦理规范作为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使自己和群体保持了同一性。由此,教师产生了对自我、对群体和对事业的认同感,从而能做到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取长补短、和衷共济。反之,如果师德建设不如人意,教师个体的价值取向相差甚远,甚至个别教师的师德败坏,会造成很大的负面效应,严重影响学校和教师队伍的形象和声誉,而“道不同,不相为谋”,教师队伍就会失去认同感和凝聚力,从而导致教师队伍思想紊乱、组织涣散、风气浑浊,带学校教学质量下降

8、、声誉受损等严重后果。二、当前高校师德存在的问题(一)价值取向偏斜,功利情结严重利益是社会化的产物,对于个人行为具有极大的驱动力,对利益的正当追求对于社会发展进步会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然而有些教师没有形成正确的利益观,价值取向产生了偏斜:过于看重物质利益,忽略了精神的享受;过分强调自我价值和个人名利,不能正确对待奉献和索取的关系;应付本职工作而热衷第二职业,没有理顺工作的主次;更有甚者,不能正确认识利与义的关系,不是通过诚实劳动和正当途径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