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资料疱疹病毒1.ppt

医学微生物学资料疱疹病毒1.ppt

ID:56401969

大小:5.21 MB

页数:71页

时间:2020-06-16

医学微生物学资料疱疹病毒1.ppt_第1页
医学微生物学资料疱疹病毒1.ppt_第2页
医学微生物学资料疱疹病毒1.ppt_第3页
医学微生物学资料疱疹病毒1.ppt_第4页
医学微生物学资料疱疹病毒1.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学微生物学资料疱疹病毒1.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习要求1熟悉疱疹病毒的种类、共同特点。2掌握单纯疱疹病毒种类、致病性;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潜伏感染特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特点;EB病毒引起的疾病。3熟悉疱疹病毒与肿瘤的关系;EB病毒致病机理;疱疹病毒防治原则。4了解疱疹病毒微生物学检查方法。第32章疱疹病毒概述疱疹病毒是一群中等大小的双链DNA病毒,现有114个成员,其中8个对人致病:人类疱疹病毒1型: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1)人类疱疹病毒2型:单纯疱疹病毒II型(HSV–2)人类疱疹病毒3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人类疱疹病毒4型:EB病毒(EBV

2、)人类疱疹病毒5型:巨细胞病毒(CMV)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疱疹病毒分为三个亚群:亚群(HSV–1,HSV–2,VZV):病毒增殖快,复制周期短;迅速破坏宿主细胞,宿主细胞范围广。亚群(CMV,HHV–6):病毒增殖慢,复制周期长;宿主细胞范围局限。亚群(EBV):宿主细胞范围极受局限。人类疱疹病毒的种类及其所致疾病病毒所致疾病单纯疱疹病毒I型 单纯疱疹病毒II型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 巨细胞病毒 人疱疹病毒6型 人疱疹病毒7

3、型 人疱疹病毒8型 猿猴B病毒龈口炎、唇疱疹、角膜结膜炎、脑炎、甲沟炎 生殖器疱疹、新生儿疱疹 水痘、带状疱疹、肺炎、脑炎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克隆B淋巴细胞淋巴瘤、X染色体相关性淋巴细胞综合征、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 巨细胞包涵体病、输血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先天性畸形、肝炎、间质性肺炎、视网膜炎 婴儿急疹、幼儿急性发热病、间质性肺炎 末确定Kaposi肉瘤 脑炎疱疹病毒的重要特性病毒体球形,直径为150-200nm(二十面体对称)基因组dsDNA,线性,124-235kb,有重复序列蛋白超过35

4、种包膜含有gp等复制核内;从核膜出芽释放突出特点引起潜伏感染在感染宿主内病毒持续存在在免疫抑制的宿主体内可频繁被激活某些有致癌性,某些可致畸1.形态结构:球形,直径为120~300nm。核衣壳的结构包括双股线形DNA和呈20面体对称排列的蛋白衣壳;核衣壳外有双层脂类糖蛋白包膜,包膜上有小刺突。疱疹病毒的共同特点:2.除EBV,HHV–6外,均能在人二倍体细胞核内复制,通过核膜出芽,由胞吐或细胞溶解方式释放病毒。核内有嗜酸性包涵体。病毒可通过细胞间桥直接扩散。感染细胞与邻近未感染的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HSV

5、inclusionbodyCMVinclusionbody3.感染特点病毒感染宿主细胞,主要表现为:显性感染:病毒增殖,细胞破坏,出现临床症状。潜伏感染:病毒不增殖,也不破坏细胞,病毒与宿主细胞处于暂时平衡状态。整合感染:病毒基因组的一部分可整合于宿主细胞的DNA中,导致细胞转化。先天性感染:病毒经胎盘感染胎儿,造成胎儿畸形。立即早期蛋白(immediateearlyprotein或α蛋白):调节蛋白,起动和调节β和γ基因的转录和表达;早期蛋白(earlyprotein或β蛋白):DNA复制有关的酶和调节因子,

6、如DNA聚合酶,胸苷激酶等;晚期蛋白(lateprotein或γ蛋白):结构蛋白。转录产物:疱疹病毒的潜伏感染部位:HSV–1三叉神经节,颈上和迷走神经节HSV–2骶神经节VZV脊髓后跟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CMV唾液腺、乳腺、肾脏等EBVB淋巴细胞HHV–6B和T淋巴细胞HSV1HSV2VZVEBVCMV第一节单纯疱疹病毒(herpessimplexvirus)第二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第三节EB病毒(Epstein–Barvirus)第四节人巨细胞病毒(huma

7、ncytomegalovirus)单纯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由于在感染急性期发生水疱性皮疹即所谓单纯疱疹而得名包括两个血清型HSV-1HSV-2基因组:150kb,编码70多种蛋白与病毒增殖有关:DNA聚合酶、TK等与细胞相互作用有关:粘附性糖蛋白:gB、gC、gD和gH融合蛋白:gB等gD:诱导产生中和抗体一、生物学性状免疫逃逸:gC,gE/gI复合物;与结构有关:衣壳蛋白包膜糖蛋白:gC,gL,gE等与分型有关:血清型:gG(型特异性糖蛋白)gG-1代表HSV-1,gG-2为HSV-2一、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

8、状在多种细胞增殖,病毒复制快(8h),出现细胞肿胀变圆和核内嗜酸性包涵体CPEHSV感染较普遍经粘膜和破损皮肤上皮细胞内复制,水疱浆液充满病毒颗粒、细胞碎片,基底部多核巨细胞;神经细胞则为潜伏感染。皮肤损伤性水疱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播途径HSV-1:密切接触、呼吸道、胎盘HSV-2:性接触、产道机体绝大多数:隐性感染(80~90%)少数:皮肤粘膜局部疱疹极少数:全身性感染,死亡致病特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