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写生的选景与构图.ppt

风景写生的选景与构图.ppt

ID:56387811

大小:4.21 MB

页数:25页

时间:2020-06-14

风景写生的选景与构图.ppt_第1页
风景写生的选景与构图.ppt_第2页
风景写生的选景与构图.ppt_第3页
风景写生的选景与构图.ppt_第4页
风景写生的选景与构图.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风景写生的选景与构图.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色彩模块五项目一风景写生之选景与构图选景与构图一、选景二、构图三、小结四、思考与练习一、选景选景是风景写生的首要问题。在教学中常常看到学生满山遍野地转来转去却找不到满意的景物,其原因往往事因为学生在外出写生之前,头脑中已有了画面的一种假想模式,他们有意无意地寻找这样的画面,其实是很难找到的。1.选景时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大的色调,也就是说整个画面的几大块颜色能否形成非常和谐优雅的色调。2.选景时要有主体物,景物要主次分明,错落有致。为了方便取景,可以用卡纸自制一个取景框。也可以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撑开呈90度角,正反形成一个取景框。选景的要点1.色调2.主次

2、二、构图构图是风景写生画的基础.是画者根据内容和形式美法则处理画面构成的一种手段。作为风景写生.在选景之后接下来就是思考、组织构图。构图要依据所表现的景物和画者的内心感受来决定。1.构图中的透视构图中透视规律的掌握极为重要,透视中的视点即作画者眼睛高度的位置。视点高,适合表现以地面景物为主的风景;视点低,适合表现广阔的天空、云彩及建筑物、树木等。透视中的视平线是眼睛正视前方出现的一条平行于地面的线,视平线愈高,对地面的景物看得愈多,给人以宽阔之感;视平线愈低,近处的景物愈给人以高耸的感觉。透视中的地平线即地平面与天空交界的一条水平线,当俯视或仰视时,地平

3、线在画面中的位置会产生变化,也会产生不同的构图效果。地平线在透视中的意义地平线:站在宽广的平地上向前看,远方的天地的交界线,称为地平线.视平线:在画者的中视线与画面相交的一点(即心点)所做的平线,称为视平线.平视时,地平线和视平线重合,地平线就是视平线,俯视时,地平线在视平线的上方斜仰视时与地平面倾斜仰时时,地平线在视平线的下方练习:以图片为例,说明视平线的高低对画面的影响。小结:视点高,适合表现以地面景物为主的风景;视点低,适合表现广阔的天空、云彩及建筑物、树木等。2.构图中远、中、近景的合理安排合理安排远、中、近景,将构图中的中心物安排在中景位置,画

4、面效果完整且主题突出、鲜明。练习:以图片为例,说明远中近景的安排。小结:将构图中的中心物安排在中景位置,画面效果完整且主题突出、鲜明。可以用远景来拉开画面的空间距离,因为远景是表现主体物的环境状况及主题至远景的距离,使画面具有纵深感。以近景来陪衬,烘托主题。可以形成一种深度的对比,并通过画面的透视线方向引向主题,拉开观者和主题的距离。3.构图中的趣味中心我们在欣赏一幅作品时,经常会发现在画面中较醒目的位置上有某处刻画得很精细,能吸引人的注意力,这就是“趣味中心”,在画面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构图时,趣味中心应安置在画面较为突出的地方,与其他部分形成协调

5、或对比,使画面既有重点,又统一协调在整体之中。练习:以图片为例,说明构图中的趣味中心。小结:在构图时,趣味中心应安置在画面较为突出的地方,与其他部分形成协调或对比,使画面既有重点,又统一协调在整体之中。4.构图中应强调形式感构图一定要强调形式感,形式感一般是指画中的景物包含着什么样的几何体的空间形式。包含的几何体空间形式越单纯,动力感就越强,视觉效果就越鲜明。当然,对几何体的处理不能简单化,线条的组织在构图中的体现是至关重要的,形体的处理既要有变化,又要统一,主次、疏密、藏露等安排要得当。主要景物的轮廓线和次要景物的形体趋向线要合理,使其有节奏感。练习:

6、以图片为例,说明构图中的形式感。小结:在画面上起主导作用的各种线条,是体现形式感的主要手段,如水平线给人以广阔、平静的感觉,并会感觉画面向左右方向扩展:垂直线给人以静止、严肃、崇高的感觉,并会感觉画面向上下扩展;斜线给人以运动的感觉。另外,三角形给人以稳定的感觉。5.构图中的变化与统一构图的变化与统一也就是对比与协调,绘画中的各方面关系都是通过对比来获得的,通过协调达到统一的目的。画面中的各种对比因素或多或少都与构图有关,如视点的变化、形体的对比变化、空间的对比变化、色块的对比变化、线的对比变化和明度的对比变化等,这些因素都是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小结

7、总之,在风景写生过程中,应根据构图的基础知识,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地运用构图的多种方式,总结大自然的变化规律,不断提高构图能力。四、思考与练习对室外风景用素描稿进行构图练习。谢谢观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