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385682
大小:155.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20-06-14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程有效教学系列丛书培训《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阅读教学——围墙的内与外问题1:老师的问题:是“桥”还是“墙”我们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师践行的还是一种行为主义学习观2、教师的问题未注重艺术性、逻辑性,忽略了学生的阅读心理。3、教学中剥夺了学生问的权利,将学生牢牢掌控在教师的问题之中。4、问题是从教师的角度提出来的,看不出学生的实际状况。我们可以这样做:1、正确认识和利用教师的问题。(1)依据学习进程,利用问题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最终解决问题。(2)将疑难问题化成小的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3)利用反问、追问等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
2、思考。(4)老师的问题还能起到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推动学生的作用。2、教师应该问什么样的问题,如何问。教师应提一些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能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和学习过程进一步反思的问题。3、教师的提问要考虑到学生的思维特点。问题2如何问:缘何游离于问题教学之外?我们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现行教学中的教学模式误区(1)、带着问题读的教学模式(2)、教师改变了教学观念让学生来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学方式的转变,却造成了学生的不适应,学生不敢、不会提问题了,得了“问题失语症”。2、学生的提问忽略了效率和效果的统一。3、教师教学中多了些自问、逼问,少了些启发、引导。4、缺
3、乏对小学生提问心理的关注。我们可以这样做:1、教给学生自问策略。(1)、运用问题训练单。(2)、设置问题情景,规定条件,迫使学生互相提 问,互相激发。2、引导学生依据课文的内容及学习要求进行提问。3、按学生的实际进行提问能力的培养。(1)、学段不同,训练的侧重点不一。(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尝试提不同层次的问题。4、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积极的评价,以此来激发、提高和巩固学生的提问。5、教师可以和学生交流自己提问的策略。问题3朗读:是不是老师发出的简单指令?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朗读教学的处理简单化了(1)、朗读功能的认识与把握的简单化。(2)、文体处理
4、的简单化。(3)、朗读方法的简单化。(4)、朗读评价的简单化。2、没有顾及到各学到各学段儿童朗读的心理特点。我们可以这样做:1、认识朗读的作用,利用朗读的多种功能,充分发挥朗读的效力。(1)、朗读能稳定儿童阅读时的注意。(2)、朗读能帮助儿童理解阅读材料。(3)、朗读可以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增进对文字的鉴赏力。(4)、朗读有助于对课文的记忆。2、按年段特点和文体需要分配朗读任务,处理好朗读与默读等其他阅读方式的关系。3、结合小学生朗读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有侧重地进行训练。(1)、分析阶段。(2)、初步综合阶段。(3)、分析------综合平衡阶段。4、教师的指
5、导和评价需结合起来。问题4“分段”、“归纳段意”:能不能因噎废食?我们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没有领会“课标”中关于“分段”、“归纳段意”的课改实质。2、对分段、归纳归纳段意的训练意义及其训练目的没有明确认识。3、缺乏正确知识观的引导。4、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和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教学观,产生了冲突。5、混淆了高级学习与初级学习之间的界限。6、对教育对象的认知特点缺乏了解。我们可以这样做:1、加强研究与探索,对“分段”、“归纳归纳段意”教学有个清醒认识。2、依照学生的认知 和任务要求,灵活变化分段、归纳段意的练习形式。3、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和需要,与其他教学
6、手段相结合进行。(1)、兼顾到各种文体(2)、和朗读训练相结合进行(3)、和提问题的方式结合进行(4)、考虑按小标题分段4、教学由“虚体设计”转向“实体设计”。问题5扁平化:“形象”解读的瓶颈?当前相互纠葛的五种矛盾:1、教参、教科书表达的“刚性”和“课标”规定的“柔性”之间的矛盾。2、课文内容的倾向性与文本自身多元化解读要求的矛盾。3、教师的习惯性保守与强迫性开放的矛盾。4、孩子自我中心的强化与对教师权威的习惯性顺应的矛盾。5、阅读试题答案的缺乏弹性与课堂教学性的开放的矛盾。我们可以这样做:1、把握住一个关键问题,即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2、搞清楚几组关
7、系(1)、“形象”之间的矛盾关系。(2)、思维开放与思维控制的关系。(3)、语文教学与认识事物的关系。3、处理好几组矛盾(1)、学生眼中的“形象”与教师眼中的“形象”的矛盾。(2)、牵着孩子走与被孩子牵着走的困惑。(3)、应试与发展的矛盾。问题6“100”顶高帽子“:好不好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对“高帽子”缺乏理性认识。2、偏离了主导评价标准。3、表扬简单化缺乏真诚和善待的“高帽子”。我们可以这样做:1、评价对象和评价内容相结合(1)、智力类型不一,评价对象应有所侧重。(2)、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对不同的学生作出不同的评价。2、选定评价契机(1)、在学生缺
8、乏信心时(2)、学生迷茫时(3)、学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