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ppt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ppt

ID:56379867

大小:2.46 MB

页数:23页

时间:2020-06-14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ppt_第1页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ppt_第2页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ppt_第3页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ppt_第4页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组员:主讲:富营养化内容富营养化来源及机理富营养化危害富营养化防止措施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是湖泊分类学和演化学的一个概念,是指为水生生物生长所需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当其浓度超过一定数值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快速消耗水中溶解氧,导致水质恶化乃至生物死亡的现象。1、水体富营养化的几个指标水体中氮含量超过0.2mg/L~0.3mg/L;生化需氧量(BOD)大于10mg/L;磷含量大于0.01mg/L~0.02mg/L,pH值7~9的淡水中细菌总数每毫升超过10万个;表征藻类数量的叶绿素.a含量大于1Oug/L。严重的整个淡水湖面被藻类覆盖而形成水华,在海

2、洋中出现称为赤潮。2、我国富营养化现状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的近40年间,全国湖泊富营养化面积增长了约60倍。上世纪70年代,中国湖泊富营养化面积约为135平方公里。而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目前富营养化面积已达约8700平方公里。《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指出我国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监测的26个湖泊(水库)中,处于富营养化状态的湖泊(水库)占53.8%,其中,轻度富营养状态和中度富营养状态的湖泊(水库)比例分别为46.1%和7.7%。中国如此,全球也如此,全球约有75%以上的封闭型水体存在富营养化问题。图片展污染来源及污染机理1.农田面源污染近年来,我国农村施肥结构不合

3、理,农田施肥中原型肥料使用量逐渐减少,化学肥料使用量剧增,从而导致土壤物理性状的恶化、土块板结和土壤通透性降低、地表径流加大、大量养分流失,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据报道,我国每年土壤流失量高达50亿吨,带走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养分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使用总量,其中大部分进入了水。2.污水排放的污染生活污水经过污水处理厂的一级、二级处理后,仍含有大量的无机营养物,这些物质排放到自然水体可以直接被藻类利用;工业废水中一般都含有磷、氮等有机物质。此外,工业废气或汽车燃烧的尾气直接排人大气后,造成空气中的氮、磷化合物的含量严重超标,这些化合物随雨水降落汇集到水体中,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3水体富营养化

4、产生机理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首先从藻类生长繁殖所需的外界条件说起。温度、光照、无机盐、CO2等都是藻类繁殖必需的,藻类利用光能,通过化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以满足自身生长繁殖所需。光合作用中所需的叶绿素、藻蓝素等光合色素几许多酶需要氮、磷等,氮磷等含量的增多会提高这些物质的含量,进而提高光合效率,制造较多有机物,繁殖也更快一些。对于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影响水质的大致过程可用下图表示:富营养化的危害破坏生态系统富营养化会打破湖泊水体中各种能量和物质的循环平衡,从而藻类大量繁殖,遮蔽阳光,降低水中的溶解氧量,产生水华现象。有些藻类还能分泌藻毒素,严重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造成水生生物

5、的中毒,甚至死亡。死亡藻类不断沉到底部,加快了底部氧的消耗,使表面以下的水体处于厌氧状态,造成好氧生物死亡。水生生物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繁殖,最终大量死亡,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系统。影响经济增长富营养氧化严重影响水产养殖业和捕捞业。富营养化水体作饮用水源会严重影响水厂的工艺运行、腐蚀管网、恶化出水水质。修复已受破坏的水体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带来经济方面的巨大压力和负担。富营养化导致水体发臭,破坏流域景观,严重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影响经济增长。危害人体健康水源地水质的污染直接影响了饮用水的水质,从而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安全。水质下降在表观上影响水的气味和浊度,水中微生物导致疾病的产生。富

6、营养化水体中含有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而人类和蓄类如果长期饮用富营养化水体,其水体中富含的硝酸盐或亚硝酸盐会使得人蓄体内代谢失调,进而中毒致病。防止措施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输入绝大多数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人为性富营养化造成的,即有外部氮磷物质输入水体。如果减少或者截断外部输入的营养物质,就使水体失去了营养物质富集的可能性。所以,首先最为重要的是从外源性营养物质的输入入手,尽量减少或切断营养物质的来源。这就必须找出该水体的人为排放源,控制排放源的污水排放量,监测排入水体的废水和污水中的氮、磷浓度,计算出年排放的氮、磷总量,为实施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的措施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在城市污水方面,应大力提倡不含

7、磷的洗涤剂,从而减少外源性物质向内源性物质转变的可能性。为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美国、日本及西欧一些国家和地区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展了洗涤用品的禁磷工作。通过禁磷并加强生活污水处理,取得了治理的明显效果。如德国从1975年开始禁磷,其莱茵河流域140个监测点的水质资料显示,1987年河水中总磷浓度较1979年下降了64%。近年来,我国也有许多省市和地区开展了禁磷工作,其中太湖、滇池、巢湖周边地区从1998年开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