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352106
大小:695.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6-12
《中国----礼仪之邦.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礼仪之邦欣赏————《礼仪之邦》礼仪之邦的含义古老的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和优秀的传统美德,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唐代孔颖达说:“中国有礼义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如果说,在古代汉语中,“中国”更多地属于一个地域的概念,“华夏”则更倾向于代表一个文化共同体,而维系这个共同体并引导它繁荣、进步的价值基础,是“礼”和“义”。两千多年来,“礼仪之邦”(又叫“礼义之邦”)是中国无数仁人志士
2、、圣君贤相所崇慕和追求的社会理想,同时,也是经由他们长期努力和奋斗而为中国赢得的誉称。为什么学礼仪?对个体-不学礼,无以立-使个人的言行在社会活动中与其身份、地位、社会角色相适应-衡量个人道德水准高低和有无教养的尺度对社会-塑造组织形象,提高办事效率-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文明的古国,文化渊源流传。作为礼仪之邦,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故事至今仍然深深的教育着我们,请欣赏一则历史故事。千里送鹅毛唐朝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
3、太宗贡献天鹅。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
4、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不仅仅是《千里送鹅毛》的故事.童稚时的“孔融让梨”,尊敬长辈传为美谈;“岳飞问路”,深知礼节,才得以校场比武,骑马跨天下;“程门立雪”更是为尊敬师长的典范。光辉典范中国礼仪对当今我们的要求尊老敬贤礼遇仪表要求尊老敬贤尊老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自古以来就有
5、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也因此被世人誉为“诚信礼仪之邦”。从历史文化传承来说,尊老敬老爱老是我们一贯坚持的,别的民族咱们不管不论,但是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之所以血浓于水,之所以历尽沧桑生生不息,之所以“人情味”非常浓厚,尊老敬老爱老是一个重要方面。敬贤在今天看,敬贤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当今社会,各种竞争越来越激烈。种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大至国家民族,小到公司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都必须拥有强大的人才队伍。只有从思想观念到具体行动上尊重、爱护人才,使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
6、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形成足够强大的人才队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礼遇(一)与人为善与人相处,为善当先“夫礼者,自卑而尊人”——《礼记·曲礼上》“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文中子·魏相》(二)礼尚往来礼尚往来,是礼貌待人的一条重要准则“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以德报德,则民有所劝;以怨报德,则刑戮之民也”——《礼记·表记》“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庄子·山木》仪表
7、要求(一)衣着容貌:《弟子规》要求:“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这些规范,对我们来说,仍是必要的。帽正纽结,鞋袜紧切,是仪表类观的基本要求。如果一个人衣冠不整,鞋袜不正,往往会使人产生反感甚至恶心,有谁会亲近这样的人呢。当然,衣着打扮,必须适合自己的身份、年龄和相处的环境,进行得体大方的选择。浓妆艳抹,矫揉造作,只会适得其反。(二)行为举止:孔子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论语·学而》)。这是因为,只有庄重才有威严。否则,即使学习了,也不能巩固。具体说来,要求做到“站如松,坐如钟
8、,行如风,卧如弓”,就是站要正,坐要稳,行动利索,侧身而睡。在公众场合举止不可轻浮,不可亵,应该庄重、谨慎而又从容,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处处合乎礼仪规范。(三)言语辞令:语言是人们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的一面镜子。古人所谓“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易·乾文》)。将诚恳地修饰言辞看成是立业的根基,有一定的道理。并且要“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巧言令色的人,是不可能取信于人的。回忆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在校园内抽烟、酗酒等在教室等学习场所喧哗吵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