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ID:5633835

大小:3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2-20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_第1页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_第2页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_第3页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_第4页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第21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新中国人民教育的基本史实,包括建国后创建人民教育事业的措施和方针;“革”对教育的破坏;恢复高考及“科教兴国”战略。②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教育蓬勃发展的关系;教育发展的宝贵经验;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下,必须发展教育,提高素质培养人才,迎接挑战。2、过程与方法:①分析图表:新中国前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明确其原因;②资料回放:新中国教育的初步成效相关图片;“革”教育相关图片;“希望工程”相关图片等,让学生直观感受我国教育发展的轨迹;③问题探究:对比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模式的差

2、异,探究其间的变化实质,让学生明确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建国后新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起人民的教育事业,培养学生正确的教育观和人生观,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历史责任;②科教兴国战略是振兴中华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的基本国策。③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和教育的竞争。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迎接挑战的措施。难点: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探索中成败的原因;教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之间的辩证关系。★教材分析与建议:本教材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状况和趋势: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

3、育和教育的复兴,全面讲述了新中国教育的三个阶段。★教学过程:导入新:伴随着开国大典的隆隆礼炮声,新中国的教育工作逐渐拉开了帷幕。第21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一、人民教育的奠基:※三个要点:拉开序幕、制定方针、初具规模1、拉开序幕:①接管改造旧教育,创建社会主义新教育。 1949年10月1日由毛泽东同志签发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根据这一方针,各地人民政府和军管部门出面接管了原国民党政府统治下的各级各类学校,复开学,同时对所有学校进行了初步改革,确立了国民的道德素质标准和培养新社会所需新人的教育目标。根据190年政务院的有关规定,接收外国津贴

4、的高等学校改为公办和中国人自办且由政府补贴的私立院校。同时接收了外资津贴的中小学,初步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向新民主主义教育的转变,使教育事业真正回到人民的手中。②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面向工农开门。建国以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教育工作,把发展人民教育事业作为重要的任务和工作。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建立人民教育事业;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化水平。194年9月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

5、利。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各种受教育机会。2、制定方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7年)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197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化的劳动者”。19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正式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3、初具规模: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1)表现:①大力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②建立半工半读

6、学校教育制度;③初步建立起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教育、业余教育和半工半读教育共同发展。(2)意义: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奠定了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二、动乱中的教育:1、表现:①学校停,教育战线混乱(红卫兵大串联、“扫四旧”批走资派活动、知识青年上下乡等)②废止高考制度,高校招收“工农兵学员”,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1966年废止高考,※张铁生交白卷成英雄1973年,正在辽宁省兴城县白塔公社枣大队插队的张铁生被推荐参加大学考试。6月3

7、0日,在理化考试时,他仅做了3道小题,其余一片空白,却在试卷背面给“尊敬的领导”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张铁生诉说了自己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的心理冲突,发泄他因不忍心放弃集体生产而躲到小屋里去复习功,而导致化考试成绩不理想的不满情绪。同年7月19日,《辽宁日报》以《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为题,刊登了张铁生的信。编者说:“张铁生的理化这门的考试,似乎交了白卷,然而对整个大学招生的路线问题,却交了一份颇有见解、发人深省的答卷。”8月20日,《人民日报》又转载了张铁生的信,又另加编者按语“这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