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能量来源问题探讨二 .doc

地震能量来源问题探讨二 .doc

ID:56316571

大小:797.27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6-11

地震能量来源问题探讨二 .doc_第1页
地震能量来源问题探讨二 .doc_第2页
地震能量来源问题探讨二 .doc_第3页
地震能量来源问题探讨二 .doc_第4页
地震能量来源问题探讨二 .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震能量来源问题探讨二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地震能量来源问题的探讨(二)在文章的第一部分分析了板块运动形成地震的各种原动力来源理论,真实的原动力来源又是什么呢?大家知道,板块运动的原动力来源就是地震形成的原动力来源,这里首先需要确认的是地震是由于板块运动的挤压导致的,当然这已经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可,既然如此,本文探讨的板块运动的原动力来源就是地震的能量来源是顺理成章的事,就此我不想做再多的解释。在过去的微博中,我提到过一个冰裂效应这个名词来形容板块漂移,基本意思就是我们居住的大地如同在河流中漂浮的冰块,在水流的作用下漂移,其结果是冰块之间无规则但有序的移动必然会导致冰缝之间相互的摩擦挤压,其结果是导致冰块边缘的崩裂和叠加,这

2、类似于地震断裂带上的地震,用这个比喻相对比较形象,便于非理科生粉丝对地震的理解和认识。其实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按照板块运动的地震成因理论,导出的板块漂移量级和实际发生的地震能量及板块位移量存在较大的误差,本人认为,在板块运动的模型中,板块之间的挤压和运动方向不是单一的方向,而是多向相互作用的,类似于冰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合理解释实际存在的地震释放能量和理论实测位移计算能量的不符问题,本人又提出了板块旋转消能的概念,这类似于冰块之间相互运动挤压的同时,也会使受力冰块旋转,从而释放冰块间的相互挤压应力和运动能量,进而减小冰块间的挤压能量累积。当然地球几大板块间相互作用与冰块间的挤压运

3、动要复杂的多,但现在需要做的是理清板块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才能逐步去探讨更多的问题,,这正是本人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即使一些观点是不完善或是漏洞百出的,也无所谓,本人毕竟不是专业的研究人员,我所能做的无非是提供一种新的思考模式,假若这个模式能给地震预测研究带来一丝的参鉴,那也是有意义的,仅此而已。这里以郯庐这条大冰缝为例简述一下,郯庐构造两侧的陆地同时受东侧和南侧的 太平洋板块运动 挤压应力影响,其中东侧的压力为构造自身的弹性缩量所吸存累积,南侧的能量则通过扬子板块的旋转过渡后传导至郯庐线,表现为剪切应力。根据这一模式,本人依据台海及以南地区的地震情况很好的预测了扬子板块周边及郯庐线

4、上的地震,尽管观测时间较短,资料累积有限,但参考意义还是有的。 书归正传,既然板块运动的非同步性是形成地震的原因,那么板块运动的原动力来源是什么?我们知道大海中漂流的冰块运动动力来自于水的流动,是不是可以借鉴这一现象来解释与之类似的漂浮于地层深处的软流层之上的几大地球板块的运动呢?事实的确如此,传统理论已经给与了阐述:地球不是一个固体球,而是由多层同心球层组成的一个非常活跃的行星。因地球的公转和倾斜自转,与天体引力的存在,又引发了各层同心球层的自身运动,其中有水圈、大气圈、液体外核、固体外壳的潮汐运动。地球的倾斜自转使液体外核的潮汐方向倾斜,又导致其“以上的层圈差速产生产倾斜(地

5、幔弦动)”,地幔弦动的结果是:和地壳的两极在倾斜差速中两极换位以至板块线速度改变,也是造成地震频繁的主要原因。新研究表明,地球内核的旋转速度每年比其它部分快0.3到0.5度,这说明漂浮于地层深处的软流层之上的几大地球板块是和漂浮于河流上面的冰块具有相通之处,地球内核的旋转速度每年比其它部分快,类似于冰块下流动的河水,貌似地壳的两极在倾斜差速中两极换位以至板块线速度改变,是板块运动的原动力及地震形成原因来源这一结论是 顺理成章的事,但此理论模型建立在地球是一个理想圆球体的基础上的, 其相关结论本人不敢完全苟同,原因是:(一)此理论模式下的板块运动应该是同向的且运动速率一致,因此解释

6、引起地震的的板块挤压应力不合理;(二)由线速度改变的最大值应该在赤道线上,这与强地震发生的地点分布不能拟合;(三)忽落了地壳下面的软流层对内外速差的缓冲和能量吸附效应,用于解释震源深度 (33公里以上)的地震是可以考虑的,但不能解释浅源的强震能量释放。理想的地球模型 本人认为板块运动的原动力来源属于外源性的,和潮汐现象一样,其动力来源主要是月球的引力变化,即板块运动的原动力来源是由于地球表面的惯性动量不均衡分布引起的。 大家知道地球表面的高山深壑在天体运动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惯性动量的分布不均衡,不同板块的整体惯性动量的差异会引起板块间运动速率的微差,结果是形成板块间挤压,这种挤

7、压的最终表现形式就是地震。该理论的核心问题是以海平面为基准的地球是理想的圆球体,在不考虑海水和陆地的容重差别时,地球上同温度线上的惯性动量是等值的,这种情况下,板块间的运动是均衡等速的,因而是不会形成相互间的挤压,也就不会产生地震。但实际情况是,地球表面高山深壑、髙洼不平,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青藏高原,其东西长约2800千米,南北宽约300~1500千米,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高度4000米以上,这个分布在海平面以上的巨大体量,受月球运动的引力大小是不可忽略的,也是可以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