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完美传承——昆曲.doc

最完美传承——昆曲.doc

ID:56312760

大小:4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6-22

最完美传承——昆曲.doc_第1页
最完美传承——昆曲.doc_第2页
最完美传承——昆曲.doc_第3页
最完美传承——昆曲.doc_第4页
最完美传承——昆曲.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完美传承——昆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最完美的传承——昆曲张卫东主持人:我们今天请到的这位嘉宾,既是一位功艺深厚的昆曲演员,也是一位卓越出色的国学大家。他自小受家庭熏陶接触昆曲,先后在吴鸿迈、周铨庵等大师门下学习。从中国戏曲学院毕业后,他进入北方昆曲剧院,接任北大教工京剧团艺术指导、中央音乐学院昆曲选修课主教老师,曾任北京昆曲研习社社务委员、中国民族学会北京分会常务理事。他善演昆曲老生、末、外等剧目。在剧中,他扮相清俊、身段古朴、嗓音甜美,咬字唱法循规蹈矩,善于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时,他在《人民日报》、《光明时报》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推广昆曲文化。他出神入化的表演和为昆曲文化传播方面所做的努力,为他

2、赢得了无数荣耀,包括“北京新创作表演奖”、“首届昆剧节汇演个人表演奖”、台湾“新竹市推动文化基层建设奖”等诸多奖项。从1989年至今,他已在北京大学、中央音乐学院、香港文化中心、台湾政治大学等地讲授昆曲知识,传播传统文化。今天,他来到我们中国农业大学,必将带给我们一个斑斓的昆曲世界。下面,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有请我们今天的主讲人——国家二级演员张卫东先生!主讲人:大家好!感谢大家!国学在中国称之为“学问”,国学已然沦落到一个角落,这个角落里能生光的地方就在咱们农学这里,因为中国是农业社会国家,所以农业大学还有国学一脉,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我去过广东的华南农大,他们的国学

3、氛围和咱们这一样特别好,比北大强。(掌声)我们今天讲的主题是“最完美的传承——昆曲”。这几年,昆曲比较热,北大白先勇先生带来的《牡丹亭》和《玉簪记》,寻风南来。今天,之所以讲“传承”,是考虑到了传承的重要性。现在大家都知道,戏曲戏剧是编剧导演负责制,是一种创作。可在中国的戏曲出现以后,在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前后,迸发出了中国完整的戏曲。从这时候起,就一直有传承了。但这个“传承”分为两股,一股就是在艺人的圈子里直接传播技艺,另外一股就是文人的传播。昆曲,之所以久衰而不亡,最重要的原因是,它是一个完美的传承:它既没有完全依靠艺人,也没有完全在文人手里。像我们的唐诗一样,唐

4、诗现在没有人会唱了,会唱宋词的人也不多了。这样来讲,我们就说是“完美的传承”了。现在人读书讲究有思想,那是什么样的思想呢?那是近100年来,五四以来的反传统的思想,或者是自私的思想。在抄别人文章的时候都没有认认真真地对待这个文章,要把别人的文章变成我自己的玩意儿介绍给大家。其实这种方法是一种没传承的方法。真正的传承,就是要把旧的玩意儿吃透,在你自己身上“溢”出来的学问,这才真正是大学问。如果说要拿着一本《白相词谱》或者《唐诗格律》,按着平仄去找格律,再作诗,那这个诗就没法看了。为什么呢?本身就不够作诗的资格,古人有句话叫“胸无点墨”。那么昆曲为什么说是最完美的传承呢?

5、它在这几个方面都做得到。而我们当今的昆曲,可以这样讲,有传承的不多了,或者说传承的路线只占一个小的局部,最后就落到了艺人这里。教你抖个袖,做个动作,教你几个唱段,这就算是传承了。这种传承是一个很简单的传承。这就是前边我说的有关传承的问题。在说传承之前,我们有几个问题要说一说。昆腔的传承为什么最完美?第一,昆腔绝不是从乐府的基础上出来的。它是从唐诗、宋词的基础上,介乎于诗、词之间,逐渐发展到北宋末年,形成了一种以歌舞演故事的方式,这就是中国戏曲之初。而中国的戏曲,这个名词叫得很晚,诞生得也很晚。“演唱”在古代对于中国人来讲,演就是戏,唱就是歌,“演唱”就是歌舞合一,唐代

6、以来叫“百戏”。按现在说,就是像社火一样。所谓“社火”,就是逢年过节到哪一个崇拜的神仙的生日,百姓们来做社火表演,比如扭秧歌、踩高跷,边唱边舞,都是一种简单的,没有太多故事情节的叙事的风格。到了北宋末期,就出现了以歌舞演故事的情况。“歌”就是来自于平时唱的这些歌,“舞”就是把歌中词之意用身段来表达清楚。那时有文字记载,有勾栏和瓦嗣,“勾栏”就是有一点绳子、网拦着,在里边表演;“瓦嗣”就是有一定条理性的演述这个故事,也有人说就是有了棚顶的剧场,有瓦覆盖着,叫“瓦嗣”。其实这种说法不是太通大陆的。所谓“瓦嗣”,就是像袜瓦一样码齐整了的来演歌舞故事。这样来讲,它就是由歌唱题

7、材的表演逐渐发展到舞台上来的。这时的传承还只存在于艺人之间。掌握这门演唱的技艺,掌握表演的技艺,教一点动作,就可以成立一个戏班来演了。靖康之变,金兀术打到东京汴梁,把徽、钦二帝掠走了,掠到北方来,赵构南迁到了临安,这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最重要的黄金分割点。这时候研究词片的人都知道,如关格均定是最美的词,就在这前后产生。这时候,中国人享受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南方偏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精神极强,又有海上丝绸之路,所以温州一带商业、生活条件非常好。随赵构南迁到临安的这些北宋的遗臣,还有读书人,一些北方的学者们,流落到了江南。他们思念故土,思念中原,就经常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