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课改理念,构建高效课堂.ppt

落实课改理念,构建高效课堂.ppt

ID:56302944

大小:117.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20-06-10

落实课改理念,构建高效课堂.ppt_第1页
落实课改理念,构建高效课堂.ppt_第2页
落实课改理念,构建高效课堂.ppt_第3页
落实课改理念,构建高效课堂.ppt_第4页
落实课改理念,构建高效课堂.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落实课改理念,构建高效课堂.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落实课改理念构建高效课堂落实课改理念构建高效课堂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二、新课程改革三、高效课堂四、三类课基本环节五、课改成功校介绍六、高效课堂观摩七、反思一、传统课堂模式(一)、讲授式(二)、启发式(三)、讨论式(四)、练习式(五)、自学式(一)、讲授式特点:教师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的讲解、演示、范读为主。优点: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控制整个课堂、掌握教学进度;发挥正面教育和教学的作用,对学生直接传授知识和进行直接的思想品德教育;能容纳大量的听众。缺点:学生活动少;易受教师教学经验与教材难易

2、及趣味性的影响(一讲到底、教师的舞台)(二)、启发式特征: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体规律,以谈话、问答、揭示等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形式优点: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和能力缺点:不容易掌握,使不少新教师在运用时常常流于简单的(一问一答)之中。(三)、讨论式特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优点: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意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和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缺点:难以组织、发动学生,而学生一旦被发动起来又不易控制课堂秩序,而且讨论问题一般费时较多(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四)、练习式特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性,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优点:强化、巩固、应用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能力,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缺点:量和难度不易掌握,容易加重学生的负担(题海战术)。(五)、自学式特征: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通过自学而掌握知识的方法。优点: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4、习惯和创造精神;重视个性差异,把教学的重心,由教师的注入,改变为学生的自学。缺点:对低年级学生与差生难以使用(自习就是自己休息)。二、新课程改革(一)、核心理念(二)、课改特点(三)、新型关系(一)核心理念“以人为本关注生命”,“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出发点(本性回归)开放型的新课程观---必然选择(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新型师生关系---基石(民主、平等)强调“三维目标”整合(课堂评价要点)终生学习观---生存方式(学习方法、能力、态度)静止评价(甑别、选拔)→发展性评价(发展、激励)批判与创新---灵魂(

5、扬弃)回归生活---必然归属(目的)(二)课改特点课改目标: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1、教学方式2、学习方式3、评价方式(三)新型关系1、师生观教师观: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与学生的关系上是平等的。学生观:学习的主体,人格独立的人,有个体差异的人,个性丰富,富有潜力的人。2、学习观自主学习: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相对于被动学)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和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相对于个体学习)探究学习:问题性、实

6、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相对于接受学习)3、评价观评价的多样性:(内容、方法、形式等)质量观:实现由“以分数为标准”到“以每个学生德、智、体等诸方面素质与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标准”的转变,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三、高效课堂(一)高效课堂要素(二)、高效课堂策略(三)、高效课堂特点(一)高效课堂要素学生角度:一是要教学目标达成高;二是学生主动参与度高(身、心、神)教师角度:一是三维目标定位准确;学生主动参与;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巩固;板书条理清楚,突出重点;语言逻辑性强,富有激情;结构完整,课

7、堂训练、课后作业科学;仪表规范,行为得当。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亲其师,传其道、新型平等民主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内驱力)1、让学生主动参与2、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3、给学生多表现的时间与空间4、让学生学会才有兴趣反复尝试坚持反思(二)高效课堂策略1、让学生学得多、学得快的教(1)、化抽象为形象(2)、化理论为实际(3)、化未知为已知(4)、化深为浅,化复杂为简单(5)、化枯燥为活2、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的教(1)、由结论到过程(2)、由知识到问题(3)、由已知到未知(由熟悉到陌生)(4)、由一元(共性、封闭)

8、到多元(个性、开放)(5)、由传承(接受)到创新(质疑)(6)、由依赖性的学到独立性的学(7)、由教知识内容到教思维分析方法(8)、由传话到对话讨论(9)、由教学科知识到教学科思维方法(10)、由前科学到科学(11)由知识分散到知识整合3、让学生爱学、乐学的教(1)、教师爱学学生,才能让学生爱教师、爱学习(2)、教师喜欢自己的学科,才能让学生喜欢自己的学科(3)、通过创新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