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预设.doc

教学目标预设.doc

ID:56302586

大小:4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6-10

教学目标预设.doc_第1页
教学目标预设.doc_第2页
教学目标预设.doc_第3页
教学目标预设.doc_第4页
教学目标预设.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目标预设.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深化目标认知规范预设行为依照我们的研修研讨活动安排,所剩题目有三,即教学管理、教师培养和德育管理。自打7年前到学校,一直负责教学及教师管理工作,去年开始兼管德育工作。三题比较,德育管理初学乍练,无足挂齿;教师培养,在局中还好一些,后来就初一搞一次,十五来一回,基本不着调,羞于启齿;教学管理这个题目倒是比较近便和熟络,似乎有的唠。就此拟了个题,名曰:“深化目标认知,规范预设行为。”是何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何预设?课堂教学目标预设。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一谈自己关于课堂教学目标管理的思考,相信大家在这此方面会有更高、更深、更远

2、的认识,我非常愿意同大家互为唇齿,共同研究课堂教学目标管理技术问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试问:一节好课的起点在哪里?——教学设计。一个好的教学设计的起点又在哪里?——教学目标预设。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首要位置。为什么?因为教学目标是课堂的方向,方向决定路线,路线错了(鸭妈妈及其鸭宝宝),后果不堪设想。 一、教学目标的内涵    美国课程专家布卢姆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指导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师所期望的学生的变化,便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具体而言,就是用某种特殊方式,描述在教与学双边活动实践后,学生

3、应当能做些什么,或学生应具备哪些特征。    教学目标是指在教与学活动后,学习者(学生)行为特征的预期变化。这种变化包括知识、技能、行为、态度、情感等方面。它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与归宿。表现为对学生学习成果及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或对学生在教学活动结束时,其知识技能等方面所取得变化的说明,也称为学习行为目标。   二、教学目标的特点    1、教学目标具有层次性。广义的教学目标包括课程目标、模块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人头目标(魏书生跑步分组)等。狭义的教学目标是指课时教学目标。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问题。2、教学目标具有全面性。宏

4、观看,新课程教学目标包含“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个维度。可以预期,新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将对提高学生全面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发挥重要作用,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3、教学目标具有可测性。教学目标是学习行为目标,它期待着学习者经过学习应当产生的一种行为或能力的变化。这种行为变化是可以观察得到,测量得来的。三、教学目标的功能    美国著名教学目标研究专家马捷尔曾说过:“如果能够提供给学生优良的教学目标,学生经常自己就可以学得会”。(导学案)这句话强调了教学目标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一般

5、说来,教学目标具有以下三个作用:    1、导向作用。即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要素均应指向(围绕)明确、具体的目标(月亮-地球-太阳),它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起着指导作用。以目标为导向,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均有方向感,课堂教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和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2、激励作用。明确、清晰的学习目标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动力。目标执行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执行中激发学生创造力、执行后激发学生的新动机。   3、

6、评价作用。教学目标就是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结果的依据,借助于评价反馈,确认教学活动是否实现了预定的目标,达到什么水准,以便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我调控和纠正,确保教学过程能够按照预定目标方向有效运转。  四、教学目标的构成要素 行为主义认为,教学目标是一种行为目标。根据美国课程专家加涅(行为主义)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作为行为目标的教学目标,应由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即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行为水平。    1、行为主体,即教学目标的承担者——学生。对一节课质量的最终检验是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有没有达到,而不是评价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

7、项工作。教学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而不能以教师为目的行为主体。常见问题:主体错位。主体错位现象时有发生,因为我们的教师习惯于把教的过程或教授的内容作为教学目标,把教学目标陈述的主体当作教师或讲授的内容,而不是学生或学习结果。比如:“使学生树立…观点”、“培养学生动手动能力”、“引导学生自学…”、“指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格朗兰德(美)指出:“依据教师打算做什么来陈述目标和依据教师希望学生取得的学习结果来陈述目标,两者的区别是很重要的。”(前者是作为教师的“我”要干什么,后者则是着眼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将会怎么样)2、行为动词

8、,即可以观测的教学活动后学生表现出的学习行为和特征。通俗的讲就是“能做什么”,这种学习行为和特征,必须注意可理解(明确)、可操作、可测量,一般用外显性行为动词加以表述(情感、能力心理等内隐目标可以用心理特征描述)。外显性行为动词,如写出、背写、列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