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的启示.ppt

王阳明心学的启示.ppt

ID:56297993

大小:36.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6-10

王阳明心学的启示.ppt_第1页
王阳明心学的启示.ppt_第2页
王阳明心学的启示.ppt_第3页
王阳明心学的启示.ppt_第4页
王阳明心学的启示.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阳明心学的启示.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读阳明心学的几点感受纪望书通过《易经》《道德经》《庄子》,我们可以去体会本体世界,去悟道,去感受大自然万象纷呈中那不变的绝对,从而超越有限达至无限,升华到“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与天地并生,与万物齐一”的天地境界,并虔诚敬畏伟大的大自然,获得心灵的安宁,乐天知命,逍遥自在。通过王阳明的心学,我们却有意外的收获,惊人的发现,原来这冥冥中的天道天理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每人就其良知、本心圆满表达,即致良知、知行合一,则可以不变应万变,即事事可止于至善!这样一来,我们就会感觉到天道的运用得心应手,也才有望让天道通过每一个人的致良知去成全人间世的事情,才有望达到太平!再者,将天理与

2、本心同一,则大大的彰显了我们作为人的主体性、个性,让我们感受到人的伟大灵秀,让我们充满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天理不假外求,也让我们摆脱了“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至理”的迷茫与劳碌,只消体悟本心,克制人欲,将那原本剔透的良知扩充表达外显开去,则自然可认识外物,成就事功!当然,事情决非如此简易。很多具体情境有待考究:既然心即理,心外无理,那么,我们还有必要后天学习吗?阳明先生所讲的心外无理,是指心源自自然,自然之密码、遗传因子,也即天理,自然也在心上,可见,心即理之理,乃自然之理,具有先天性;而我们后天学的很多东西,主要是文化,是人们化出来的,不是自然本有,所以,文化当然要后天来学。不过,既

3、然是含着天理的人心弄出来的文化,自有其理在,所以人心自然可以学好文化,我们当有信心。再者,良知虽是人人本有,不必外求,但是,如何致良知的方法还是得有人引导,这个也是学。《论语》学而时习之,也是指的学文化以及学悟道体道的方法,即致良知的方法。既然致良知,那么是不是意味着要按事物的本来面貌去求真,去做人做事呢?如果是这样,那么,是不是会不太适应社会呢?比如说,你是医生,对一个不自知病情又有高血压、心脏病的癌症病人的发问:“医生,我的病严重不?”如果你说真话,那么,病人十有八九会加重心理负担。那么,是说真话还是假话?这就涉及到如何评判善恶的问题。如何才是致良知,如何又不是致良知而致恶知

4、?按照阳明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我们可以来具体分析一下。心本体是价值原点,本是自然的,自然是无善恶的,当事物关心时,主体人面临的是经验世界,即本体世界的寂然不动的无善恶的本心转换到经验世界,心发动意念,意念根据面临情境作出善恶分别,此刻,所发动之意念是良知与人欲间杂的心发出的,可以说是心之用,心之功夫,不过,良知明察秋毫,充当裁判员角色,知道善恶是非,同时人欲也起作用,要看是人欲胜良知还是反之,其结果决定了格物是善还是恶。这样分析,还是没有把善恶的标准说出来。按照阳明的意思,好像良知就是标准,按良知做就是善,人欲间杂了,割断了,就

5、会恶或者不纯善。那,问题又来了,凭什么说良知做对了呢?拿这个案例来讲,是说真话为善还是反之?鄙人的意见,善恶总是相对的,在经验世界里才有,判别具体情境人具体的善与恶,要具体分析,除了良知是裁判外,恐怕还要加上后天的经验,要加上文化、人道等具体时势因素,才能判别的好,而且还有一个价值基点,那就是自爱(含爱他),凡是破坏爱的原则的就是恶,否则就是善!此案例,根据具体情况,应该以说假话安慰为善。一句话,判断善恶,不但要良知参与,还要以爱为基点,也得考虑具体文化因素。既然说无善无恶是至高的善,那无善无恶不也可以成为至高的恶?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既然无善无恶,那当然可以叫做至善也可以叫

6、做至恶。叫它什么都无实质含义!至善至恶只有在本体世界才有,在经验世界不存在,总是相对的。王阳明讲知行合一时说:“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似乎有以知代行之嫌疑。这问题实际上是常人之见!我们常人,因生活在真切的经验世界,喜欢把事物分开来看,以为这样才能分明、清晰,这也可以理解。但是,阳明先生不是这样看的,角度不同而已。可以说,阳明先生是从本体角度,用道眼来看的。何谓道?一阴一阳之谓也!知与行,亦阴阳关系,阴阳一体,知行固然一体,哪里分得开!知与行本就是一体,是一个完整的连续的不间断的过程,正所谓“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意念发动处便是行,也是知,一直到意念结束,整个过程知行永远没

7、有分开过。周文王也说“望道而未见”,道本是无形的,文王不可能眼望,只能是心望,心望即悟也!可是,虽然悟道了,可道还是不能眼见。可见,文王也把心的悟看做望,看做行!一句话,悟道者看问题,总容易合起来看,不喜欢分的,即便分,也是不得已!所以,意念的流动也就是行!当然,并不否认在实践中去磨而知得真切,也不反对要将好的意念付诸实践!所以,阳明也说,所谓行,只是着实地去做那件事。只要着实去做一件事,即使是学问思辨,也是行。知行合一,其实就是强调知本身就是一种活动,知如果离开了活动,是不可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