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290975
大小:189.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6-21
《山西能源学院.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山西能源学院“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高校转型改革方案一、学校基本情况(一)学校概况山西能源学院占地面积632.82亩,校舍建筑面积210412平方米,教学科研及行政用房160612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380人,其中本科生为1882人,专科生为4498人;专任教师306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有137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34.75%.学校各类教学实验仪器设备5930台(套),资产总值约0.41亿元。现有的6个本科专业都是为山西地方经济服务的能源类专业,近3年毕业生就业率都保
2、持在96%以上。(二)学院定位山西能源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能源见长、特色鲜明、规模适当,满足山西能源产业对人才的需要,培养服务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普通本科学校。二、总体目标14山西能源学院以满足山西省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及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建设需求为目标,立足山西,辐射周边。学院坚持办学定位,转变办学理念,以专业建设为基础、立德树人为根本、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服务山西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深化改革为动力、完善现代应用型大学制度为保障,推动我院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协调发展、创新发展,全
3、面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围绕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产学研协同育人新机制,强调学生实践能力训练,实习实训的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的30%以上,探索和建立“12445”人才培养模式(图1)和“3344”实践教学体系(图2)。图1“12445”人才培养模式14图2“3344”实践教学体系到2020年我们力争将我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符合教育部对普通本科学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要求的优秀应用型本科试点院校,切实提高学
4、校和学生适应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三、转型路径(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明确办学定位科学确定学院办学定位,在办学层次和培养目标方面,适应产业转型升级与地方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明确应用性和实践性培养任务和目标,形成具有区域特征的办学特色,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二)对接区域产业发展,推进专业建设14专业设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对接产业、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立足实际,办出特色。逐步调整和改造传统优势专业;改造基础专业,使之向应用型专业发展;重点发展新兴能源学科专业。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5、,通过对区域产业发展和未来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分析,保持专业设置的前瞻性和主动性,使学校专业群、人才培养链、人才培养规格分别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群、产业链、企业岗位需求相匹配,为区域培养用得上的急需人才,以区域优势打造专业优势和地方特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与技术支持。(三)增强人才适应性,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围绕提升应用能力这个核心,突出课程知识的实际应用和生产技能的实际操作,让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科学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推动产教融合及产学研合作教育。根据人才培养
6、目标和课程体系的内在要求,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案例式、讨论式教学力度,开展实地教学、课题实践,完善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四)适应社会转型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根据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等的发展,通过行业企业锻炼、高校和科研院所进修等方法,培养和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科研服务能力、专业知识转化为产业行动的能力,建设一支数量够、结构优、水平高、活力强,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的具有高尚道德修养、严谨治学精神、合作意识浓厚
7、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五)探索办学体制改革,加强理事会制度建设积极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探索新型办学体制。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2013年第30次常务会议精神,本着“14校企互利共赢、推进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的原则,围绕“咨询、协商、审议、监督”四大职能,积极加强山西能源学院理事会平台建设,全面完善校企双方人才培养、师资培训、专业建设、科学研究和质量监控等方面工作制度,使行业、企业能够参与学院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参与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使理事会真正成为学院科学决策、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重要组织
8、形式,成为校企之间深度合作、实现共赢的纽带和平台。四、具体任务与改革措施(一)打造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的相关精神和学院发展现状,我院坚持地方性、突出应用型,围绕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技术的实际需求,紧扣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对接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和国家职业资格要求,通过改造传统专业、培育新兴专业、突出优势专业、打造特色专业、淘汰饱和专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