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途径探究

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途径探究

ID:5625758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20

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途径探究_第1页
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途径探究_第2页
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途径探究_第3页
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途径探究_第4页
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途径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途径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途径探究  摘要:体育的性质蕴涵着鲜明的德育功能,高校体育课程比起其他学科具有明显的德育优势。本文以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为载体,探讨了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的重要性,高校体育与德育的关系,并探究了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巧妙地将德育寓于体育教学之中,使体育的德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德育渗透;途径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1—0005—02一、前言7高校德育是由德育的各项基本要素和相应的配套制度

2、、规定构成,是一个有形、有序、可行、可控、可测的稳定系统组织,是按计划执行的德育实践系统工程。高校德育是完整的高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体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1]。体育德育是指体育教育者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按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良性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本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从国内学者在此问题上所进行的研究工作,以及国外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对中外德育研究的比较分析情况统计来看,国内外对这方面的研究

3、成果还较少,多数研究仅仅是停留在德育的理论探讨,很少从单个学科的层面去分析德育的渗透途径,因此,本文围绕德育的特点及其优越性,深入探讨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的价值以及相互联系,并提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二、高校体育教学与德育的关系7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写道:“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体育之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高度概括了体育的功能以及德、智、体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清晰地指出人的身体及其感觉机能是构成所有知识技能、社会行为的物质基础。目前

4、在高校中,作为受教育者的大学生已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是生活在特定文化环境中的独立实体,对教育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性和较强的主观能动性。而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以及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却主要以灌输为主要形式,缺乏实践性和时代性的道德教育很难实现科学性、系统性和高效性。德育如果脱离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和现实需要,其效果就会大大降低。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其效果能够直接作用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形成及发展,并逐渐改变其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对大学生品德的

5、养成是有重要的影响,具有潜在的教育价值和教育功能。因此,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体育教学活动,可以进一步发挥和渗透高校德育的功能,大学生在认同中接受教育,在教育中体会快乐,只有在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活动中,通过自我选择与自我体验、经过自我内化,这样的德育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三、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优越性7高校体育教学德育教育具有直接参与性、动态性、身心合一性、社会性等特点,正是这些特点,充分体现出高校体育教学德育教育的优越性:高校体育是德育教育的最好载体,是学生亲身感受德育教育的最好平台,是

6、一个能将智慧、体质、意志和精神融为一体的综合教育。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教材,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它处处与人的思想品德、意志品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道德是作为主体的学生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自我建构而成。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从事体育活动,尤其是参加运动竞赛时,往往情绪高涨,其潜在的品质和思想作风最易真实地表现出来。德育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主要优越性表现为: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总结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德育因素,循序渐进地进行德育渗透,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观,使

7、学生们不仅热爱体育运动,更要在运动中感受一种体育精神,树立勇于拼搏的决心和信心,体验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情感,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尊重学生的感受,注重、认同并鼓励学生的运动实践体验,使德育置于整个自然与社会生态系统之中,让体育德育似春雨润物般渗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内化为他们的生命需要[3]。四、高校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的途径1.发挥高校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德育教育的过程不是单纯的教师影响学生的过程,而是双方交互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首先是由体育教师的主动活动发

8、起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施加影响,而成为德育教育的主导,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为: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学与德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教师是整个德育过程的主导,但由于大学生作为德育过程中最基本要素,是高校体育教学德育工作中内化的主体,因此,我们不能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准确掌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品德状况,创造性地探索高校体育教学德育教育的方法、策略和技巧,将德育主体与德育客体有机结合,从而更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