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248810
大小:3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4
《让孩子也来当老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让孩子也来当老师小时候常玩这种游戏:找来一块木板和几枝可以写字的笔,自己当老师,找几个娃娃或几个小朋友坐在下面当学生,给他们上课,当时在我们纯真的心中,教师是“上帝”,是“先知”,是崇拜的偶像,因此大家都玩得乐此不疲。但是今天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立足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是教人如何做人的教育。而这种盲目的崇拜、师生之间界限分明的等级关系,是否会禁锢学生思维的自由发展?是否会让学生对教师的一切言行惟命是从,使之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而成为教师的复制品?在这大力倡导“个性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提倡平等、民主、情感交流式的教学模式,势必要缩短学生与教师之间心理、情感的差距。因此,揭
2、开教师的神秘面纱,让孩子也来当一当老师,让他们心中的偶像变为学习生活的知心朋友,让孩子们的心与教师贴得更近、靠得更拢。这不但有利于教师的“教”,更有利于学生的“学”。我在这方面就做了一些大胆尝试,也获得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新课改以来,我就在班上提出“让孩子也来当老师的”构想,孩子们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要求孩子们认真观察和领会老师上课的言谈举止、提问技巧、基本过程等,孩子们上课都特别认真。半个学期后,我就出示信息窗,让孩子们各自去准备。一周过去了,孩子们纷纷把自己精心准备的“教案”交给了我。通过筛选,我确定了最终的几位“教师”入选。正式上课了,“起立----老师好----”接
3、下来的一幕让我久久不能平静。“小老师”面带微笑,郎声说道:“朋友们好,请坐下。”她竟把我常说的“同学们好”改成了“朋友们好”。这虽是一个小小的变动,但却表达了孩子们一种多么强烈的意愿啊!该讨论问题了,“小老师”竟然打破了“分组讨论”的常规,要求孩子们想找谁讨论就找谁讨论,甚至可以和“老师”一起讨论。还真行,果真有几个孩子找到了“老师”。师生间讨论得热火朝天,争论得面红耳赤。更出人意料的是“小老师”安排课后作业竟然说:“朋友们,这些作业你喜欢做哪些就做哪些,也可以做你喜欢的练习题。”课堂上,“小老师”讲课提问的“随心所欲”,孩子们回答问题的“大胆放肆”,简直让我瞠目结舌。我惊异于人的潜力
4、竟然如此巨大,难怪美国心理学家加法纳要说:作为学生的个体具有多方面的智慧和潜能,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该为每个学生创设五彩缤纷的舞台,以使每个学生的智慧得以展示,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发掘。作为人师,只要你树立起孩子们的自信心,给他创造一个展示才能的舞台,放手让他去做,你就一定会获得满意的结果。当然鱼钓得有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钓鱼的过程。正如孩子在课后的心得体会中说道:“当老师真的不容易啊!为了上好一堂课,我足足准备了一周的时间,而老师一生中要上多少堂课啊!老师,您太辛苦了!我们一定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您……这次当‘老师’的经历,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深深地感谢您!我的老师!是的,对于孩
5、子们来说,这确实是一次非同寻常的经历,它的深远意义已远远超出了上课本身。首先,孩子们的个性得到了发展,自信心得到提高。心理学研究表明:建立和培养自信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对于一个学生的发展来说,有的时候比单纯地传授该他一些知识还要重要。对于一个小学生,且不管课堂教学效果怎样,深度如何,只要他敢于上台去讲,这本身就是一种自我超越。在这种的实践中,孩子们的个性也得到了发展。因为“教无定法”,每一堂课都是老师个性化的表现和创造性的表现,而素质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实现个性丰富性和自主性的教育。其次,提高了孩子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素质教育研究的一个
6、重要课题。一堂数学课,从新课导入、提问、过渡到总结,都需要教师口头表达,与学生相互交流。在这种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孩子们思维活跃、语言丰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无疑将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第三,孩子们懂得了学习的方法。陶行之先生曾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当代教学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我们只有让学生学会自行探究和应用知识的方法,他们今后才能独立地进行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从而适应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但我认为不管教师怎样谆谆教导,苦口婆心地教其学习方法,其效果可能都不及孩子们亲身实践所上的这堂课。因为孩子们的课本身
7、就是一个学习方法的探索和掌握的过程,他们在探索活动中探索,学会“做中学”,学会探究式学习,学会沟通和表达,这真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啊!第四,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能站在讲台上过把“老师瘾”,是每个孩子梦寐以求的事。但要想当“老师”,就必须认真努力优先学习教材及相应的参考资料,一丝不苟地去备课。若遇到疑难问题时,孩子们就会主动积极地请教老师。这种兴趣是发自孩子内心的学习、发展的需要。而兴趣又是学习的向导。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