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248025
大小:36.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3-24
《齐桓晋文之事(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齐桓晋文之事(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18.齐桓晋文之事《孟子》作者湘子教学目标1.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及“制民之产”的具体措施;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具体内容;3学习孟子的论辩技巧;4.文言实词、虚词及重点语言现象和句式特点;重点难点1.孟子的实行仁政王道的政治主张及在文中的体现;2.孟子的论辩技巧;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1.简介作者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思想,并有所发展。他主张人性本善,认为凡人皆可为尧舜,每个国君皆可成圣王,在此理论基础上他建立了仁政的思想体系,并提出了仁政的规划。他宣传仁义,抨击暴君暴政,提出了一系列比较完整的儒家政治思想。他提出“民为
2、贵,君为轻,社稷次之”Word文档.的民本思想。孟子有平治天下的抱负,也有有所不为的操守,他提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成为封建时代士大夫进退的准则。孟子渴望统治者任用他以施展抱负,他每到一个国家见到国君,都反复讲仁政的好处。当他认为这个国君无意用他时,他决不趋炎附势迁就权贵,而是怅然离开。对国君他采取傲然视之的态度,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2.背景资料:在先秦时代,“王道”和“霸道”是一对相对的概念。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战国时期两大政治体系:王道霸道1.以仁义行“仁政”以武力、刑法、
3、权势行“霸道”2.“王天下”“霸天下”3.以德服人以力服人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学思想,发展为一套施仁政行王道的政治主张。但当时的社会主流是崇尚霸道。凡是行法家主张,讲求耕战,富国强兵,便取得胜利。而孟子的仁政王道学说,在当时却行不通。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Word文档.当世之时,秦用商君(商鞅),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战国诸侯,都想用“霸道”来实现自己的扩张欲望。孟子出于“民本”的出发点,奔走各国,号召诸侯施行“王道”。今天来学习他是怎样说服齐宣王的。二、
4、整体把握结构思路1.欣赏朗诵录音,思考孟子劝说齐王如何治国,其根本主张是什么?是怎样一步步地说服齐王的?--“保民而王”。2.理清结构思路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开头至“王请度之”),提出“保民而王”的主张,批评齐宣王未实行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为。第二部分(“抑王兴甲兵,危士臣”至“孰能御之”),从反面论述“霸道”的危害,敦促齐宣王彻底改弦易辙,放弃霸道,实行王道。第三部分(“王曰:‘吾,不能进于是矣。’”到篇末),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三、逐段研读,理解内容,欣赏辩论技巧Word文档.第一部分提出“保民而王”的主张,批评齐宣王未实行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为。可分三层:第一层(从开头
5、到“则王乎”),提出并明确话题,以问“霸道”开始,转入说“王道”。齐宣王一见孟子,就迫不及待地问齐桓晋文称霸的事,正说明他有称霸的企图。齐桓公、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中的二霸。前者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后者曾定乱扶周,破楚救宋,都是当时的霸主。因为他们的行事不是靠仁政,而是凭武力,因此被儒家称为“霸道”。问齐桓、晋文之事,等于问霸道之事,这对于崇尚王道的孟子来说,无异于劈头一瓢冷水。而孟子以“臣未之闻也”一句,轻轻把话题岔开,转而谈论王道。*辩论技巧:掌握对方心理,进而因势利导。孟子能掌握齐宣王问霸政的目的只是想统一天下,故立即引导他讨论可达到统一天下的方法--行王道(仁政),促使宣王有兴趣与孟
6、子继续谈下去。“保民而王”,国家富强正合于宣王之意,故他便有更大兴趣讨论王道,保民之道了。第二层(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到“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提出“保民而王”Word文档.的中心论点,肯定齐宣王能够保民而王。在孟子看来,王天下的关键在于行仁政,所以孟子首先提出“保民而王”的政治主张。然后再紧紧抓住齐宣王的“不忍”大做文章。在这里,孟子抓住了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例加以阐发。老百姓看到“以羊易牛”,以小易大,认为王是爱财;孟子则不同,他肯定王有“不忍之心”,只是没有把为仁之事继续扩展下去。这说明齐宣王已经有了“保民”的基本条件,具备施行王道的基础。同时也为下文论说宣王没有实行
7、“王道”,“是不为”而“非不能”埋下了伏笔。*辩论技巧:把握对方的漏洞,而又主动排解。孟子主动提出难题(百姓对宣王的误解)责难宣王,使他内心自我矛盾,后却又主动为他辩解。目的是:(1)使宣王不得不佩服他。(2)为宣王开脱百姓对他的误解,讨悦他的欢心,更有兴趣与他讨论下去。第三层(从“王说”到“王请度之”),剖析齐宣王的仁心未及于民,未成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为”。首先,孟子以一组巧妙的比喻,正面引出“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