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240739
大小:74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23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自我小测(含答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自我小测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埋没(méi) 诺言(nuò) 朱熹(xī)B.彷徨(fáng)瞭望(liào)不知所措(cuò)C.清谈(qīng)测量(liáng)丁肇中(zhào)D.激变(jī)论语(lùn)授予(yǔ)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模式 孜孜不倦 一番风顺B.修身 根深蒂固 不言而喻C.汲取 袖手旁观 犹豫不决D.诚意 格物致知 实验精神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人
2、关键性的发明。B.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歧视实验。C.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淹没了。D.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4.根据课文内容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1)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______传统教育的目的并______寻求新知识,______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2)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______研究学术不可缺少,______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______是研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
3、,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______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5.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B.传统儒家“格物”“致知”的途径是实验。C.本文在行文过程中把摆事实与讲道理有机结合,因而令人信服。D.本文是一篇演说词,同时也是一篇漫谈式的论说文。作者在倡导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
4、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两个词语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
5、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
6、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
7、毫无帮助。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
8、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6.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作者所体会到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一个事实论据,并联系上下文说明它的作用。8.从你平时的语言积累中摘录一句名言,以论证“应有格物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