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doc

生物科学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doc

ID:56236382

大小:183.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3-23

生物科学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doc_第1页
生物科学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doc_第2页
生物科学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doc_第3页
生物科学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doc_第4页
生物科学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物科学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生物科学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主持人:伍炽明单位:广东省台山市华侨中学邮编:529200一、问题提出:新课程的实施掀起了■P小学教育改革的新一轮热潮,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就适应生物新课程的教学,我们经过反复研究,决定以“生物科学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进行素质教育实验研究的目标,深入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实现形式、途径与方法。我校提出的“生物科学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充分借鉴国内外有关的先进经验和研究成果,力争在以下一些方面进行实践,建设成为具有自己特色的“生物科学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理论。(1)把“生物科学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2、与素质教育密切联系,使“生物科学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形式、途径、方式、方法。(2)以教育科学为主,同时引进心理科学、学习科学、思维科学、行为科学、方法科学、现代教学艺术、哲学、美学及现代教育技术,力求实验研究能反映当代“生物科学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教育特色。二、课题界定所谓“生物科学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掘学生潜在能力,满足学生适合自身最佳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既要整体有序地把握教学进程内外诸因素的关系,又要符合学生认知和个性发展的规律,揭示教学的因果发展、层次梯度,表现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能

3、力、发展个性的素质内化进程。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种创新索质教育模式。三、理论依据人才学认为:除极少数因遗传等先天因索或后天意外事件等造成的智力障碍者外,在人参与学习的这一开放系统中,每个人都有才能的成长点,都有成为不同类型与不同层次的人才的可能性,这是第一可能性;受外在因索与主观努力制约与影响,本来可以成长的人才,存在着被埋没(社会原因)或被淘汰(自我原因)的可能性,这是第二可能性。在一定条件下,特别是受智力因素的左右,第一可能性可以转化为现实存在,第二可能性可以呈现为否定状态。因而通过后天的努力,在学习历程中,渐进、有序、持久地培养优良的学

4、习个性,并以此來实现第一可能性与同步实现第二可能性的否定性,就成为了素质教育在教育本质上的目标追求。(-)哲学理论依据1、事物发展的根据在于事物自身的内因。学生的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发展的内因和根据,在于学生学的内因。教师的教,则是上述过程的外因和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产生教学效杲。2、学生个体和学生群体的自我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具有对客观事物进行能动反应的才干。(-)创新教育理论创新教育是根据现代建设人才发展的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按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和内容科学地创设创新氛围,让受教育者,身临其境或心临其境,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新

5、能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学生口觉地、主动地通过“创新实践”,把知、情、意、行融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个性完善和综合素质提高。(三)思维科学依据生物科学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教学能不断增强学生思维过程的积极因索,加速顿悟、灵感和思维自组织现象的出现,有利于学生在主动进行的自学——探索与解疑过程中,尽快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四、实验目的1、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综合素质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思维、创造个性、创造晶徳、创造美感、创造技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创造能力。2、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创新意识,掌握“生物科学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的基本方法,具备

6、教育科研能力的新型教师。3、探索“生物科学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操作原理和教学策略。构建生物科学教学中进行创造教育的基本模式、基本方法。五、实验原则(一)综合性原则。用综合的观点(方法)处理教学中的方法和形式问题,以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目的任务之间具有对应性,在对应范围内,教学方法会显示出其优越性和高效益。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自始至终使用同一种教学方法,而必须综合选择多种教学方法,使之相互配合,最优结合,以达到整体优化,优势互补的教学效果。常用的三种基本教学组织形式(全班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教学)各有其优点和弱点,因而在各个阶段与场合都必须考虑其最优结合,

7、尤其是要根据具体需要在教学过程的相应环节中突出某种组织形式,而以其他形式为辅,以求最优的组合效果。(-)联系性原则。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教学过程的结构,揭示过程发展的规律和动力,可以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多种多样的内在联系,这些内在联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学过程本身作一个整体,既表现在师生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中,也表现在教学过程的前后衔接,学生兴趣、知识、能力、索质形成的因果联系和发展联系上。(三)整体性原则。用整体性观点看教学过程,教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从属于学校的整个教育系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