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教案及教学反思.doc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及教学反思.doc

ID:56224780

大小:6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2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及教学反思.doc_第1页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及教学反思.doc_第2页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及教学反思.doc_第3页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及教学反思.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及教学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氧化还原反应教案及教学反思第二章・第三节“氧化一还原反应”教案教材分析:氧化一还原反应是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经常遇到的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它贯穿中学化学学习的全过程,是学习中学化学的主线和关键之一。在匕学的课程中,燃料的燃烧,金属的冶炼等都涉及到氣化一还原反应。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了解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认识从反应屮反应物元索化合价的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就是从木质上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1•理解氧化一还原反应有关概念;2.理解氧化一还原反应的特征及氧化一还原反应的本质。过程和方法:通过提

2、出问题、讨论交流、分组合作,揭示氧化一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培养学生从微观角度准确理解概念的能力及自学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交流、讨论,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2.了解氧化一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屮的应川,认识并理解化学这门学科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氧化一还原反应的木质及特征教学难点:氧化一还原反应的本质教学设计:氧化还原反丿应的概念,初屮有一定的基础,而且教材对于概念的递进式的阐述也非常清楚,所以这部分采取让学生自学的方式。难点“氧化一还原反应的本质”通过多媒体动toi演示,使学生容易接爱。探究实验

3、“感受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在不节课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样的教学理念。【引入】让学生对上节课的作业I

4、'的反应进行分类O学生活动:方案一:按四种基木类型分类,有些反应不能归入具屮方案二:按是否有离子参加或生成分类还有没有更能体现化学反应本质的分类方法,将所有反应包含其中【学生活动】自学教材,写出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并讨论交流,哪些问题不清楚。【难点突破】(多媒体展示):NaCl.IIC1的形成过程,并揭示氧化一还原反应的实质。从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Nd与C1反应过程是电子的得失过程。Na原

5、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C1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当钠与氯反应时,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成为带+1价的阳离子;氯得到1个电子,成为带-1价的阴离子。最后,再由阴阳离子结合而成,形成NaCl。2Na+C12=2NaC]中,Na-Na,失电子,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C1-C1,氯原子得到电子,价升高,发生还原反应。112与C12的反应属于非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从它们的原子结构來看,氢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1个电子,可获得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也可获得1个电子而形成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由于氢、氯原子获得电子的难易程度相差不人,

6、所以,在反应时,它们都未能把对方的电子夺取过来,而是双方各以最外层的1个电子组成一个共用电子对。在IIC1分子里,由于氯原子对共川电子对的吸引力比氢原子的稍强一些,所以,共用电子对偏向于氯原子,使氯元索显-1价,氢元索显+1价。NaCI【学生活动】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增加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多媒体展示】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和生活小的应川板书设计: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一.氧化还原反应1.定义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2・实质电子转移小结:升——失——氧降——得——还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口标为: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以往,我们

7、对这节课的处理是通过教材上的例子,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初小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概念到高屮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的转化。其实,这部分的内容比较好理解,学生可以通过自学來掌握,所以我们在教学模式上,就尝试了这样的改变:让学生阅读教材自学,绘制出自己对于这个概念的认识,I分组交流讨论,来看看还佇哪些地方需要完善以及还有没有不好理解的地方,I以组为单位来呈现学生学习的过程以及遇到的问题,I老师的点评以及难点的突破,学生的难点在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在这里我们让学生设计了一个实验来外显这个微观实质,并演示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屮,老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去自

8、学以及对于难点的突破,而学生在这个过程屮可以提高自学的能力,而不是一味被动的接受知识,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实施的过程屮,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其一,这种教学模式下,看起來老教师变轻松了,其实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要想做到很好的引导学生,掌控课堂,就必须在课前做人量的准备,尤其对于课堂上问题的设计,要非常到位才能有效地引领学生去思考。其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基础差别太人。学生在进入高川以前,已经学习了9年,有些不好的学习习惯是根深蒂固的,想在高屮的一两节课改变过來是不可能的。在教学的过程屮,我们就发现现在每个班的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都非常人,

9、育些学生习惯了被动地学习,对于这样的教学,有些学生很明显的不适应。还有,采川这样的教学模式,确实对提高学生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