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181430
大小:16.51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19
《作文应是个性化的表达.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作文应是个性化的表达作者:李支舜 来源:文汇报 录入:林润生 更新时间:2013-6-239:32:11 点击数:3 作文为何?就是写我思、我想,是个人情感、灵性的外化。人有千姿百态,体验各不相同。没有个性化的体验,就没有个性化的思考,就没有个性化的表达。因此写作过程中,个性化的体验是基础,个性化的思考是关键,个性化的表达是目的。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会玩耍的猴子,不是培养会学舌的鹦鹉,更不是培养见风使舵的两面派,而是培养独立思考的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学生作文变成了千人一面,千文一腔,没有自我,没有思考,作文失去灵魂,形如空
2、壳。具体表现在:思考问题定性化,行文布局模式化,表情达意刻板化。当作文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视作谋取分数的敲门砖时,虚荣与造作也如毒汁般侵害了青少年稚嫩的心灵,影响到学生的身心与做人,进而使作文与做人两败俱伤。 导致此困境的原因也许很多,而现行的作文教学方法存在诸多问题,是毋庸置疑的。怎样破解这道难题,不妨试试以下方法。 一、倡导写“生活文”。从世界各国作文教学来看,写作有一个共同的趋势,就是向生活靠拢,以生活为中心。它以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对象,通过以作文内容为中心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深化对生活的认识,使学生形成主体人格。而我们的作文教学过分强调技巧,老师在课堂
3、上大讲方法,无疑是隔靴搔痒,不切实际。 有人说:“中国孩子第一次说谎是在作文中”,这句话应是对教师的责问;也有人说:“假话在作文里,真话在日记里”,也同样值得我们反思。叶圣陶先生说:“假如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人间的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实况;假如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之为‘求诚’。”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现在的语文课是大人教小孩说话,是把大人的话语强行“移植”到孩子心里,而不是交给他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感受、情绪等借助语言这个载体来传达给对方。如此,语言已经不是作为负载自己真实思想感情的
4、载体,而是成了蒙蔽自己、遮掩自己的一层帷幕。于是造成了学生自己真正想说的话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不想说的他却能说得头头是道,但这些往往都是假话、空话、套话,写的是别人的事,说的是别人的话,抒的是别人的情。学生作文失去了“小我”,成了清一色的“大我”。 作文当以“真”为先,用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感触激起真实的表达,应是当务之急。 二、倡导写“放胆文”。我国自古有“放胆文”一说,倡导初学写作的人应先写“放胆文”,后写“约束文”。“放胆”就是不要过多的限制,让学生在自己生活的原野上驰骋想象,让其文思如脱缰野马尽情奔跑,练就“跑功”后再收住“缰绳”,做到有“规”
5、有“矩”。由“放”到“收”,应是写作训练遵循的常识,遗憾的是,我们经常在做违背常识的事。我们的作文训练受应试的影响,习惯了教师出题学生写,学生没有选择的权利,学生只能在教师事先设置好的“螺蛳壳里做道场”;一些教师还把平时作文训练和“考试作文”等同,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与考试接轨,如此一来,学生只好搜索枯肠,闭门造车。 美国盛行一种写作教学方法,就是作文题目不受限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但必须写他们真正相信和关心的内容,不要求当堂完成写作任务,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准备的余地,学生可以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可以调查访问。由于作文放宽了要求,少了“条条框框”,学生的作文写得有“
6、我”有“情”。 三、倡导写“随笔文”。所谓“随”,有随手记下而非刻意为文之义。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负担,不追求华丽词藻,不受体裁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学生可以写景抒情,也可以托物言志;可以谈读书感想,也可一事一议。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是一种好心情,或是一点小感悟,或是一个新观点。随笔写多了,笔就顺了;随笔写好了,作文也就成功了。 随笔的种类主要有记叙性随笔、议论性随笔和说明性随笔三类。 记叙性随笔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片断或作者的偶然经历,基本内容是叙事写人。随笔的主旨是写情见性,往往融入作者的主观感受,有时直截了当说
7、出,有时是隐藏在文字背后。 议论性随笔,又叫“随感”或“杂感”,内容广泛,包罗万象,大至社会问题、人生哲理,小至身边琐事、学习心得,重点是个“感”字,要有感而发,哪怕是一点思考、一点感受、一点闪光的意念。 说明性随笔不同于纯粹的说明文,它看重的是事物中的意趣,带有鉴赏性质,有时是模山范水,以片断的文字把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准确形象地描绘出来;有时则借物抒怀,另有寄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