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180608
大小:15.83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19
《我最满意的一堂课 (2).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最满意的一堂课严格说起来那是一节不成功的语文课,因为课堂上发生了一点儿小意外,使得本节课既定的学习目标没能够完成。但事后我反思这节课,却发现这堂课给我的收获还是蛮多的。我们学习15课《生命 生命》。本来计划第一课时把课文读准确、读熟练,了解课文的结构,学习第一个小故事——飞蛾求生。可没想到在理解课文的结构上花费了太多的时间,以至于影响了对第一个小故事的学习。一开始出示课题后,没有像往常一样质疑或书写,而是让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个题目和以前学过的题目有什么不同?认识很快就统一了,这个题目是把同一个词语重复了两遍作为课文的题目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来
2、命题呢?带着这样一个思考进入读书环节。为了配合了解课文结构的需要,我强调了读书的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熟练”,然后让学生按照先总后分的形式重复我的要求,结果无一人能说出来。我先是很着急,可很快就冷静下来,引导着学生来分析我说的那句话:一、我说了几个要求(两个)二、分别是什么(一个是读准确,一个是读熟练)。再来按照先总后分的形式来重复我的要求,有大约十几个孩子举起了手,一提问,OK(老师提了两个要求,一个是读准读取,一个是读熟练)。我很高兴,万事开头难嘛!我趁热打铁,再要求学生先分说,再总说来重复我的要求,这一次举手的有二十多个,一提问,不错(
3、一是读准确,二是读熟练,这是老师提的两个要求)。再接再厉,我要求学生按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的形式重复我的要求,结果举手的数量锐减,只稀稀落落的举起了七八只手。无奈,再从头来。终于,一片小手举了起来。原计划一分钟左右的安排变成了整整十分钟,好在接下来了解课文的结构时,学生们很快就都发现了课文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安排的。这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课后认真地反思了这堂课,觉得至少有这些方面的收获:一是名家的课堂不是随便可以模仿的。这样来教学生认识总分总结构来源于于永正老师的一堂课的启发。正所谓“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于老师的课堂这一环节学生们很
4、快就理解了“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先总后分再总”这一系列的口语训练,为下文的学习打好了基础,而我的课堂上,学生们在这个环节上费了很大的劲才算勉强过关。这说明学生的情况是不一样的,选择什么样的方法需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绝不可生搬硬套。二是课堂上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堂课一开始,学生们迟钝的表现一下子打乱了我的计划,当时我几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真想骂他们一顿。可转念一想,学生们什么都会,还要我们这些老师干什么。当我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开始慢慢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理解总分总的结构,最后学生们都能够掌握了,自己不是很高兴吗?如果发一通火又有什么作
5、用呢?学生们不会还是照样不会,只不过你生了一肚子气罢了。第三课堂内容要根据学生们的学情来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对事实、现象、规律性作出肤浅的理解,不要使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就在语法上犯错误。当我发现孩子们对“总分总”结构并不是很理解时,有两种选择:一是告诉孩子们这种结构就叫做“总分总”。二是一点一点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实践,最终认识什么是“总分总”结构。很高兴,我选择了第二种。尽管这堂课我没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但我觉得这样的课堂处理会让孩子们学到更多更有用的东西。我们常说“以学定教”,大概
6、就是这个意思吧.。 当然也有教训。至少在今后的教学中,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基础,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减少这种“无准备之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