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语文复习决战精品 23阶段质量评估学案(四) 新人教版.doc

2012届高考语文复习决战精品 23阶段质量评估学案(四) 新人教版.doc

ID:56166107

大小:10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20

2012届高考语文复习决战精品 23阶段质量评估学案(四)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2012届高考语文复习决战精品 23阶段质量评估学案(四)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2012届高考语文复习决战精品 23阶段质量评估学案(四)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2012届高考语文复习决战精品 23阶段质量评估学案(四)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2届高考语文复习决战精品 23阶段质量评估学案(四)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2届高考语文复习决战精品23:阶段质量评估复习学案(四)新人教版决战2012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文言实词重点突破(五)学案五实词的一词多义之“曾、除、辞、道”等【备考指导】重点文言实词词义归纳——曾、除、辞、道1、曾①céng曾经,已经,才。《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②zēng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亲属。《治平篇》:“是高、曾时为人户者,至曾元时不分至十户不止。”③zēng通“增”,增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④zēng表意外。竟然,居然,简直。《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2、除①台阶。

2、《朱子家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②去掉,除去。《赤壁之战》:“除残去秽。”③修治。《五人墓碑记》:“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④拜官授职。《三国志·蜀书》:“除广都长。”3、辞⑴名词①诉讼的供词。《狱中杂记》:“狱辞无谋故者。”②口辞。《左传》:“欲加之罪,何患无辞?”③言辞,文辞。《信陵君窃符救赵》:“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④托词,借口。《季氏将伐颛臾》:“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⑤命令。《赤壁之战》:“近者奉辞伐罪,旗麾南指,刘琮束手。”⑥名词,一种文体。《归去来兮辞》⑵动词①说话。《赤壁之战》:“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②告别,辞别。《鸿

3、门宴》:“今者出,未辞也。”③推辞,辞去。《信陵君窃符救赵》:“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④计较。《鸿门宴》:“大礼不辞小让。”⑶复合词。辞令:应酬的语言、文辞。《屈原列传》:“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莫敢直谏。”4、道⑴名词①道路。《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②途径,方法。《马说》:“策之不以其道。”③风尚。《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④道义。《陈涉世家》:“伐无道,诛暴秦。”-4-用心爱心专心⑤思想,学说。《中山狼传》:“墨之道,兼爱为本。”⑥道理,规律。《庖丁解牛》:“臣之所好者,道也。”⑦意向。《论语》:“道不同,不相为谋。”(2)动词①取道。《鸿门宴

4、》:“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②走路,赶路。《赤壁之战》:“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③说,讲。《游褒禅山记》:“何可胜道也哉?”④料想。《曹松诗》:“故园谁道有书来?”⑤通“导”。引导。《论语》:“道之以致。”疏导。《左传》:“不如小决(决口),使道。”【例题分析】(2000年全国卷)胡质之子威,字伯虎。少有志向,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日:“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

5、往还如是。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后因他信,具以白质。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对回:“臣父清恶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卒,追赠镇东将军。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审:

6、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信:使者。【答案】C。这道题选择了4个较常见的文言实词,A项中对“省”字的解释为“探望”,在现代汉语中也还有此类用法,如“省亲”。B项中对“审”字的解释为“知道”。“审”在文言文中有“详细、周密”的意义,但“审”还可以表示弄清楚、弄明白,由此引申,“审”又有知道、了解的意思,本题中“不审于何得此绢”的“审”就是“知道”义。根据上下文,胡威在问话中是想弄清绢的来路,只有“知道”义最符合文意。C项对“樵”的解释是“打柴”。“樵”本来指木柴,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后有引申义“打柴”。放在上下文中,“樵”字之前有动词“

7、取”,其后又有动词“炊”,整体意思是取柴做饭,“樵”字当然是名词“木柴”义,所以C项是不正确的。D项对“信”的解释为“使者”,这是常见的义项,例如《孔雀东南飞》中“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中的“信”,就是使者的意思。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B.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C.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D.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答案】A。此题考查常用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