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159505
大小:619.77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6-04
《施特劳斯论雅可比的启蒙批判——列奥·施特劳斯现代性理论的缘起探析之一.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施特劳斯论雅可比的启蒙批判列奥·施特劳斯现代性理论的缘起探析之一蒋小杰[复旦大学,上海200433]关键词:启蒙批判;现代性批判;雅可比;列奥·施特劳斯摘要:施特劳斯之现代性理论的形成颇多得益于他对雅可比之启蒙批判的考察。雅可比的启蒙批判不仅使现代性问题作为一个整体呈现给施特劳斯,而且他以重建信仰的方式来解答现代启蒙之困境的做法,使得施特劳斯开始有意识地通过关注启示宗教以考察现代性的基础。但施特劳斯认为,雅可比的启蒙批判并未能超出启蒙,他仍然是以现代人的身份看待信仰与理性之争。因此,唯有在雅可比所提示
2、的道路上继续推进思考才能超越启蒙,走出现代性的困境。中图分类号:B56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11(2013)06—0050—08探究施特劳斯的现代性理论有必要返回到这种意义对于施特劳斯的思想来说可谓“终其他于1921年完成的学术生涯开端之作——《雅一生”。‘。简森斯(DavidJanssens)在一定可比哲学中的认识论问题》。虽然施特劳斯自从程度上质疑了以上两种如此肯定之观点,但他把其目光转向斯宾诺莎的宗教批判之后,雅可也认可施特劳斯与雅可比之间确有密切的关系,比似乎在他的研究视
3、域中已经完全退场,但立而且这种密切关系远比看上去的要复足于其学说的整体形态可以发现,他对雅可比杂。本文将通过对施特劳斯的博士论文启蒙批判的考察的确对其现代性理论有着重要《雅可比哲学中的认识论问题》进行较为详细的内在影响。在《斯宾诺莎的宗教批判》中,的文本梳理,尝试探明雅可比之启蒙批判究竟施特劳斯对雅可比的提及就已表明,正是在雅是如何发挥其作为施特劳斯之现代性意识缘起可比的启发下他才开始了对斯宾诺莎之宗教批的作用的。判的考察,以便发现现代性的根基是否合理。有不少的学者直言两人之间的紧密、甚至决定性的关系
4、。例如,舍尔(SusanShel1)就曾言到,施特劳斯的《斯宾诺莎的宗教批判》“本施特劳斯把雅可比所谓的现代启蒙看作身就具有‘雅可比式的’倾向”,[]”意即施“精神内涵之整体的类型学”,这种理论类型在特劳斯的斯宾诺莎研究所选取的路径实际上是其立场上心怀“恐惧”,因为它不能容忍存有雅可比所开辟出来的。而贡内尔(JohnG.任何理性所不可确认之物,所以就力图通过改Gunne1)则极为肯定地指明雅可比对施特劳斯造或拒斥任何存有之物来建构确定无疑。此种的根本意义:“雅可比式的两难抉择和理性主义类型之持有者被雅
5、可比指认为是“小心谨慎的批判,对施特劳斯的观点具有根本意义”,并且人,不容许其本人受到任何中伤,却也少或评收稿日期:2013一O3—20作者简介:蒋小杰,男,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50·外国哲学施特劳斯论雅可比的启蒙批判骘;这些人完全丧失了信心;他们恐惧真理,么,费希特的理性主义就是“绝对的”,他彻因为真理可能遭到误解;他们恐惧伟大的品质、底排斥了原初的不合理性之物。费希特以“理高贵的德行,因为它们可能被误用。这些人眼性的信仰”取代了“自然的信仰”,认为唯有里只有不
6、幸”。E4J(P127-128)此种精神类型在启蒙运前者才配称“信仰”之名。雅可比认为,费希动时期取得了统治地位,并逐渐渗透进伦理领特学说与斯宾诺莎、康德等人共享着笛卡尔所域,最终引发了哲学的整体“衰落”。但由于开辟的精神类型,意即主体优先于客体,他们这一理论类型所呈现出来的论题是如此的宏富,均采用第一人称来认识,将一切都纳入绝对的以至于单纯从此立场的内容人手根本无法对其“是”,但这个“是”却不是某“物”,而是一进行有效的评价,所以,雅可比转而从其所依种“客观的无”,它既表现在斯宾诺莎的实体凭的方法上
7、进行“纯粹的理论考察”,意即首学说中,也存在于谢林的绝对者中。“主观的先或根本是要弄清楚此种类型是“由何种共同无,准确地说,作为无一客体的主体,客体之观点出发”的,它建基或依赖于何种“信仰学根源就在其中,客体在其中可以得到确定,它说”。支持狭义的笛卡尔类型的原则,支持康德、费雅可比把现代启蒙之理论类型的持有者称希特和谢林的先验一哲学。”I41(P~34)依照雅可比之为“笛卡尔主义者”,并明确宣称自己并不的说法,这种主观的无“将笛卡尔的原理cogito是笛卡尔主义者。施特劳斯把由笛卡尔之名所ergosu
8、m[我思故我在]发挥到极致”,“将最标称的这一普遍的哲学方法论原则的核心任务不自然之物当成了最自然之物,又将最自然之界定为:“通过追溯其不容置疑的前提来摆明问物当成了最不自然之物。”进行如此颠倒的哲题的对象,并从理论上加以解决。”这一前提乃学,简而言之,就是把原初自然的客体都归结是无可置疑的“我思”,通过将问题对象(亦为主体的心灵,客体需要在主体中得到确定,即存在)追溯至心灵主体(亦即非一存在)去恰当的真理之路是从心灵这一非一存在来审视寻求那个原初的确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