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14560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20
《浅议安全文化建设在企业安全管理中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议安全文化建设在企业安全管理中作用 中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安全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也随之进步和发展,经济与文化的融合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以精神、文化的力量凝聚职工、提高企业和员工整体素质、应变能力的企业安全文化应运而生,它突出地把人放在管理的中心位置,形成了以人为中心、依靠群体意识推动企业安全发展的局势。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societyandeconomy,thetheoryandpracticeofmanagementalsoprogressanddevelopment,thefusionofeconomyandculture
2、becomethetrendofsocialdevelopment.Inthespiritofcohesion,culturalworkers,improveenterprisesafetycultureofenterprisesandtheoverallqualityofthestaff,straincapacityisformed,Ithighlightsputatthecenterlocationmanagement,formedtopromoteenterprisedevelopmentwithhumanasthecenter,relyingonthecollective
3、consciousnessofthesituation.关键词:安全文化;科技;安全;教育中图分类号:P6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7作者简介:梁辉,1985,女,甘肃,助理工程师,本科。从事安全管理工作5年,18622153127,3298418271绪言文化是每个企业向心力、凝聚力的载体,世界500强人力资源在讲到企业发展的时候都会首先赞叹执行力,而良好的执行力的支持就是企业文化,正是基于对这种理念的认同,才会对“安全文化”这个词进行理解与剖析。安全是伴随着人类的生活及生产活动而产生的。人类从远古时代就在解决生活及生产中的安全问题。从文化溯源的角度可以将其起源追溯到远古
4、时代人类的防灾害活动。但是安全工程作为一门学科提出来,是本世纪60年代的事,60年代才在少数发达国家的大学中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严格的说安全成为一种文化是工业社会发展的产物。2安全文化的四个层次广义的安全文化的构成要素具有层次性,由表及里表现为如下几方面。2.1安全物质文化7安全物质文化是为保证人们的安全生活和安全生产而以物质形态存在的条件、环境和设施的总和,或者说能够满足人们安全需求的各种物态要素或物质财富的总称。如古代寻食护身的石器、铜器,当今的防弹衣、防弹车和消防器材等,它们是安全文化的物质载体,居于安全文化的表层或最外层。安全物质文化是衡量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客观标
5、准和尺度,是安全文化的根本保障和基础。2.2安全行为文化安全行为文化是在安全精神文化和安全制度文化指导下,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安全物质文化,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表现,居于安全文化的中间层。行为文化既是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反映,同时又反作用于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2.3安全制度文化安全文化中属于劳动保护、劳动安全与卫生、减灾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环保安全等方面的一切制度化的法规、法令、标准、社会组织形式以及人的社会关系网络的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及成果统列为安全制度文化,作为安全文化的重要的、带有强制性的组成部分,包括从社会制度、法律制度、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教育制度
6、、科学体制,直至各行各业、各社会集团的组织形式等。安全制度文化是协调生产关系、规范组织和个体行为的各项法规和制度,居于安全物质文化和安全精神文化之间,是安全文化的中间层次,发挥着协调、保障、制约和促进的作用。2.4安全精神文化安全精神文化居于安全文化的内层或最里层,是指为全体成7员所共同遵守、用于指导和支配人们安全行为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意识观念的总称,包括人们对安全的认识、态度、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观念和心理行为习惯等各种意识形态。与社会进步合拍的公认的精神文化形成了所谓的行为规范,这是安全文化建设中最不易实现的部分。作为安全文化的软件和核心,安全精神文化对安全制度文化、安全
7、行为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起着主导和决定的作用。以上四个层次构成了安全文化的整体结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其中安全物质文化是基础;安全精神文化是核心和精髓;作为中介的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制度文化是安全精神文化通向安全物质文化的桥梁和纽带。3安全文化建设的几种方法应该针对受教育者及教育内容的不同、针对现实情况。通过方法和形式的改变来引导受教育者,从而激发内驱力,使人们产生思想共鸣,目前较为可行的主要有五种方法。3.1理性灌输法7主要由施教者将教学内容以课堂讲授的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