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浅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ID:5614362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20

浅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_第1页
浅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_第2页
浅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_第3页
浅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_第4页
浅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很重要。本文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出发,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谈谈意见:激发疑问,破除僵局;兴趣盎然,自然生疑;引导质疑,有质疑问;开放思路,拓宽疑“路”。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问题意识提问原则“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能够激发人们去学习、去发现、去实验、去观察、去分析、去思考。问题作为人们思维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开启学生学习的引擎,是学生发展的原动力。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积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与

2、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探究的根源就在于问题本身。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其重要。本文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出发,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谈谈意见。一、激发疑问,破除僵局6缺乏探索,没有发现和质疑的学习处于被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难以真正激发,学习成果只能停留在“学会”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所以我们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问”。首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对学生的疑问要表示重视,要以和悦的态度倾听,因为赞赏的目光、手势都会给学生极大的信心。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能打消学生的顾虑,使他们在动手、讨论等课堂教学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理解发现问题。如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教学

3、中,有的学生总结出“一个三角形有两个底角相等,则两腰也相等”,此时,因对所判定的三角形还没有判断出,故而不能选择“底角”“腰”这类名词形容,如果教师直接予以否定,不但学生的积极性会受到打击,对定理理解也无法深入。如果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再进行点拨,效果就会更好。其次要“默许”学生“插嘴”,善待学生超范围的疑问,及时表扬鼓励。教师的表扬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对于抓不住要点问题的学生,不嘲笑、不讽刺,而要耐心引导,耐心解释,让学生懂得最可怕的是不生疑,对提出好问题的学生鼓励其进一步探索,大胆创新,从而激励学生发现问题。二、兴趣盎然,自然生疑“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

4、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主动地提出问题,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数学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调动知识储备,主动思考,积极思维,才能发现问题,进而产生提问的动机。所以,我们要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6(一)“动手”激发兴趣。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生动手能力强,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实践操作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积极思维,产生疑问。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我发给每个学习小组各三组纸条,分别为:13厘米、12厘米、17厘米;10厘米、10厘米、25厘米

5、;10厘米、12厘米、22厘米。经过动手操作,学生发现有的可以拼成三角形,有的则不能。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产生了“拼成三角形的三条边究竟有什么关系”的疑问。6(二)生活激发兴趣。将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与实例和数学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学“线段垂直平分线”时,我举了一个实例:为了解决呈三角形的三个村子出行不便的问题,政府部门计划在三个村之间建立一个站点,使站点与三个村的距离相等。我现在给出了几个点,你们判断一下哪个点才是正确的。学生在我的指导下选准了点,但对于为什么是这个点,这个点是怎么确定的产生了疑问。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

6、生心中产生了疑问。又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中,我讲了一个“警察与小偷”的故事:“有一位便衣警察根据线报明察暗访到一间小屋后,细听到屋内的小偷正在分赃:每人分300元,就多出200元;每人分400元,又还差300元……这位警察叔叔眼睛一转,就算出了有几位小偷,多少赃款。”我提出这道数学题后,同学们众说纷纭,却很少有学生能短时内算出正确答案。此时学生自然而然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警察用了什么办法知道答案的?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进入课堂学习,兴趣被点燃,学习积极性被激发。三、引导质疑,有质疑问“学则顺疑,疑则有问”。但许多学生不知该从何处下手提出问题。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适时点拨诱导,教

7、给学生生疑的方法,逐步使学生提出有质量的问题。从命题本身入手,适当伸缩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引出一系列题组(一题多变)。引导学生自己研究教材,针对课本提出问题。教师可指导学生这样生疑:这一章,这一节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在教材体系中的作用?定理、公式有什么含义?适用范围是什么?如何运用?引导学生自己研究习题,针对习题提出问题,从方法上另辟蹊径。教师可指导学生这样生疑:这个问题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一题多解)?有没有更一般的情形?用这种解法能解决其他问题吗(一法多用)?从矛盾入手,多想为什么会这样?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