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135908
大小:3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7
《老庄思想总结.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道家思想《老子》名言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2..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3.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5.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6.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
2、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8.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9.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1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11.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12.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1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1
3、4.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15.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16.天网恢恢,疏而不失。17.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18.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19.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95.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2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21.天之道,利而不害;圣
4、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的主要思想一、道1.“道”的含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道”为客观自然规律,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事物本身的内部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是相对复杂和变化的。事物本身即是阴阳的统一体。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2.“道”与“德”“道”可以引申为人们行为处事所遵循的行为规范、行为准则、处事方法,系统的组织范式、运行的程序规则,
5、以及各种存在物的运动规律等。谈“道“就是谈论在走向目标的进程中,我们“应该怎么走”。“德”来源于事物的规律“道”,论“德”是评价、对比人们“走路的水平”怎么样。二、无为《老子》书中有着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与“有”(万物存在即是“有”)会相互转化。因此老子认为宇宙万物来自虚无,也走向虚无。(一)修养论老子的无为
6、是对世俗思想的反动,他对无为所开展的功夫均采反向操作,老子说:“反者道之动。”无为即依此方式来表现。1、抱朴守真老子无为的思想,表现于修养上,即是抱朴守真,也就是保持内在纯真质朴的本性而不妄为。“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老子所教我们追求的是如同婴儿般的质朴,没有后天习染的德性,也就是“常德”。2、清利寡欲老子要我们追求的是归真反朴的常道,自然不能受到外界的诱惑,他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故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争
7、名逐利,爱货贪财,这些是人所谓有为之事,都是老子所不为、所唾弃的。所以要去除外诱,用以远祸养生。3、无知守愚(绝圣弃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就学而言,先秦时代多含知行两层涵义,所以绝学有弃绝所知与所为的有为之事,也就是老子反对以有为的聪明来玩弄世事,而赞成大智若愚的缘故。4、致虚守静要达成无为,致虚是必然的要求。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只有致虚才能使心空虚无知,唯有守静才能去除欲念的纷扰,使心安宁静默,虚静是要以虚
8、胜实,以静制动。5、无私不争老子的无为是法天地的无私,法大自然,如江水大海的不争、善下。他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老子的无私之私与不争之争,正是他对“无为而无不为”的推衍,圣贤之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