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116439
大小:3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19
《浅析家校共同教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析家校共同教育摘要:家庭是儿童出生后的第一成长环境,而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各有个的;学校是学生入学够的第二成长环境,而老师是学生的第二任家长。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家长的教育可能会相互融洽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以下是我作为班主任,就这两方面教育做出的一些认识和对我校进行家校共同教育的案例进行的分析总结。关键词:家庭学校家长老师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方法不断更新。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少年儿童是祖国的
2、希望,培育新一代是全体人民的重大责任,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个方面的互相配合才能做好。”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宋庆龄对少年儿童的期望,也是将来社会所要承担的历史的重任。 近年来,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和谐,我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产生了许多的困惑: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糟糕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小乖乖",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种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一、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 小学时代是一个人从幼儿走向少年的重要阶段,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
3、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教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五天,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两天。 通过深入分析和有针对性地研究家长的心态和行为后不难发现,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期望过高”型。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许多家长因为自己没有机会读书、上大学,于是拼命要让孩子得到补偿,想让他们“出人头地”。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具体表现在: 1、分数第一。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
4、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学”而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据了解,有好多家长要在孩子身边看着孩子学习,当孩子考出好成绩时,就高兴,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当孩子考不好时,家长会把孩子狠狠的教训一顿,几天都没有笑容。 2、舍得投资。不少家长为子女请过家庭教师,经济条件较宽裕的想方设法让孩子学到更多的东西,买教材辅或者亲自辅导,有很多家长期望自己的孩子进特长班,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除了叮嘱孩子学好学课余时间又陪孩子去
5、参加作文班、书法班、英语班、美术班、音乐班……在家长的心目中,这完全是一种“责任”。 二、“过度溺爱”型。 有大多数的家长在培育孩子上不惜代价,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特别是小学教育阶段正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至关重要的时期,家长无微不至的关爱和越俎代庖,不仅造就了任性,懒惰,自我中心的性格,而且会耽误孩子动手能力的发展,形成奢侈浪费的作风。 三、“顺其自然”型。这是独生子女现象出现后,家长因为自身的价值观的认同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认,有的家长是因为懂得遵循教育规律而理智地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忙事业而无暇顾及,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赖放弃。为了对以上现象更
6、为准确和系统的了解和整理,学校通过组织班主任工作,采用“班主任工作手册”和“家长会”等方式,有效地开展交流,总结和汇报。又例如:我校在今年刚开展了我校的网络社区交流平台,及时地发布了学校及上级下发的通知及个方面的信息,实现了学校、班主任、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互联沟通。同时这也是实现了构建学校、家庭“两结合”的教育网络,在学校、家庭双方面的联系中,学校要起主导作用。一方面学校是专门教育机构,是专门研究教育问题的;另方面,我们的学校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它有根据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明确的教育目的,有既体现社会的要求,又反映时代精神和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系统的教育内容,有健全的班级和团队
7、等完善的组织形式,有通过教学和各种活动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的系统措施,还有经过专业训练、具有一定教育经验和教育水平的校长、教师,学校完全可以对学生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排除和抵制来自社会或家庭的某些不利因素。学校教育还具有可控制性,教育者可以根据教育目的对各种客观影响进行选择和调节,使其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学校教育可以利用其调控机制联合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实行有效的调控,注意趋利避害,充分利用和发挥他们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影响,尽量排除和克服消极因素的影响。 在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