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110237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6-19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说教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整十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说教材文稿付祥雨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整十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建议几方面来说课。一、教材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整十数除两位数笔算除法》是本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笔算除法的重点,主要解决试商、商的书写位置等问题,这些知识是学生以后继续学习除数
2、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也为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使学生经历除数是整十数商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过程,了解笔算的过程和算。2.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书写商的位置。3.把数学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笔算除法中试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难点是了解笔算的过程和算理。四、教法学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主要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加上谈话导入、讲练结合等多种方法,并把这些方法优化组合,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法为
3、学法导航,本节课我主要让学生掌握尝试计算、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五、教学过程下面我重点说一说教学流程以及这样设计的意图。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分别是: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复习旧知(1)60÷20=90÷30=70÷10=62÷20≈93÷30≈70÷12≈(2)()里最大能填几?30×()<8540×()<18050×()<251(3)用竖式计算68÷2=73÷8=【回顾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正确笔算做铺垫】2.创设现实情境师:(课件出示)今天是“阅读
4、日”,我和老师到图书管分书。从这幅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能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出“可以分成几个班?”这一问题,问:你会解答吗?应该怎样列式?师板书:92÷30.(通过让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来揭示课题-整十数除两位数)师:这道题该怎样解决呢?你能尝试计算吗?【教师创设的阅读日的情境是学生很熟悉的,这样引入新课,能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计算的意义和作用】(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去计算,口算、估算或者笔算,圈一圈等交流:(1)有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基础,学生
5、能口算出可以分给3个班,还剩2本.(2)有的同学可能用估算法,92≈90,92÷30≈3,即可以分给3个班。(3)如果有同学用笔算,则让他说说是怎样算的,(选生板演余生尝试)为什么这样算?强调3为什么写在个位上。最后提示学生写清横式得数和答语,找准单位。(同时板书)如果没有,可以告诉学生这题可以用笔算,同时列出除法竖式,师:请同学们想一想,92除以30应该商几?3应该写在什么位置呢?为什么?使学生明确,92里面有3个30,所以3要写在个位上。正好分完吗?使学生明确每班分30本,分给3个班,只分了90本,还剩2本。(讲解的同时板书竖式计算过程。)(4
6、)让学生尝试圈一圈的方法。揭示课题,……笔算……2.质疑:针对竖式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吗?3.小结:用30秒钟的时间闭目回忆竖式的计算过程。【本环节的设计,主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互动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通过竖式计算解决了为商的书写位置提供了依据和经验,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多媒体出示)1、课本81页做一做。2、下面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3、解决问题(课本83页3题)4、拓展提高有99吨货物,每节车厢装30吨,需要多少节车厢才能运完?【练习的设计,难易适中,第1、2、3题是基础题,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
7、,第3题是思维训练提高题,发展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又注意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除法,解决这里有140本故事书,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这道题。【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多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收获,可以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同时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五)、板书为了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更为了方便学生的探究,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让人一目了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六、教学评价营造民主、平等、温馨的评价氛围;注意评价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使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评价用语;开
8、展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多方面评价。总之,评价时要轻结果、重过程,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七、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运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