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堂.doc

如何上好一堂.doc

ID:56079190

大小:2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19

如何上好一堂.doc_第1页
如何上好一堂.doc_第2页
如何上好一堂.doc_第3页
如何上好一堂.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如何上好一堂.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上好一堂《红楼梦》导读课?责任编辑:张炼煌转载日期:2014-01-0809:46:33点击:2我要投稿如何上好一堂《红楼梦》导读课?2013年12月30日,我在广州“两岸四地暨新加坡中学语文教学交流研讨会”上执教了《红楼梦·送宫花》一课。授课经历,俯仰之间已成陈迹,但所思所悟,仍萦绕脑中。不喜欢的、读不懂的、读不好的这堂课的定位是经典名著《红楼梦》的导读课。我所理解的导读课类似叶圣陶先生说的“精读课”。“精读”与“略读”是不可分割的一组概念。先生说:“课文里所收的,选文中入选的,都是单篇短什,没有长篇巨著。这并不是说学生读了一些单篇短什就足够了。只因单篇短什分量不多,要做细磨细琢的研

2、读功夫,正宜从此入手……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指导举隅〉前言》)这里所教的《送宫花》,节选自《红楼梦》第七回。但就教学目标而言,却不只是读懂此篇,而是着眼于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红楼梦》全书。我一直认同王荣生教授的一个观点:“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角度讲,可以归结为三句话:学生不喜欢的,使他喜欢;学生读不懂的,使他读懂;学生读不好的,使他读好。”(《根据学生学情选择教学内容》,《语文学习》,2009年

3、第12期)就这堂课而言,主要想解决“不喜欢”的问题,兼及“读不懂”、“读不好”的问题。学生一般爱读《三国》、《水浒》,不爱读《红楼》。《红楼梦》写的多是日常琐事,学生往往读不出其中的“味道”。要让学生认识到《红楼梦》“琐细中有无限烟波”,以“送宫花”为例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送宫花”本是《红楼梦》中一出不起眼的“过场戏”,如果“送宫花”都能读出“无限烟波”,不就能改变学生《红楼梦》“琐碎”“无聊”的偏见了吗?“不喜欢”往往是因为“读不懂”、“读不好”。要让学生发现《红楼梦》虽然“琐碎”但很有“意味”,就要教学生怎样读《红楼梦》。走马观花是不行的,读《红楼梦》要学会细读。“细读”概念来自“新

4、批评”,但对中学生而言,“细读”既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态度。“细读”的本领不是一节课能教出来的,但可以培养学生“细读”的态度,教他们一点简单的“细读”方法。也就是说,这堂课有两个教学目标:1.通过对《送宫花》“琐细中有无限烟波”的研讨,激发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2.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实践,培养学生“细读”的态度,教学生初步的“细读”方法。具体教法是,教师选取一个小片段(“周瑞家的和女儿谈官司”)作一个示范,然后学生阅读文中“给黛玉送宫花”和“宝钗谈冷香丸”两个片段,尝试自己读出“人物性格”及“背景”。在“冷香丸”部分,教师再加以点拨,提示学生《红楼梦》的阅读除了读出“人物”、读出“背景”

5、,还可以读出“文化”,还可以作“研究型”的阅读。后两层的阅读虽然学生力有不逮,但我以为有必要让他们见识一下。现在反思,这两个目标是有张力的。着眼于前者,就要把“琐细中”的“烟波”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发现以为“一望便知”的东西其实“一无所知”,从而感受到《红楼梦》的魅力。而着眼于后者,则应以学生的阅读实践为主,让学生读出他所能读出的东西。如果通过点拨,学生自己就能读出“琐细中有无限烟波”,这两个目标就融为一体了。在东莞的课堂上学生基本做到了这一点,这需要学生对《红楼梦》比较熟悉并有较强阅读能力。但在广州的教学中,学情发生了变化。该教的、想教的、实际教的美国学者古德拉德将课程分成五个层面:理

6、想的、正式的、领悟的、运作的和经验的。前二者存在于课程理念与政府文件里;后三者就在课堂中,分别是“想教的”、“实际教的”和“学生实际学到的”。三者是有差别的,所谓“眼中之竹不是胸中之竹,胸中之竹亦不是手中之竹”。但在理想状态下,三个层面应尽可能一致。由于是借班上课,更由于这次借班上课的特殊性,“该教”、“想教”、“实际教”的矛盾在这堂课表现突出。带队老师把学生带到会场,我就有点奇怪:一个班不是有五十名左右的学生吗?怎么这个班只有二三十个人?与带队老师简单交流,才得知这是一个“特殊”的班级,如何“特殊”不便细说,只能说学生程度不甚理想。上台与学生交流,又发现虽然前一日就托带队老师将印好的课文

7、发给学生预习,但大部分学生对文本竟一眼未看。这堂课本来预设的学情是:学生对《红楼梦》一书有大致的了解,仔细阅读过印发的《送宫花》文本。但现实的学情是:学生连“薛宝钗”这个名字都不太熟悉,对《送宫花》文本内容也茫然无知。上课铃响,箭在弦上,“想教”与“实际教”的错位就不可避免了。本想通过教师示范与点拨引导学生自己读出《红楼梦》“琐细”中的“无限烟波”,实际却是教师讲授为主,只能算作了一场《红楼梦》文本解读的“讲座”。课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