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051756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19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要关注细节.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要关注细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要关注细节 经常去基层学校听课,发现我们的数学课堂比原来活跃了,与生活联系得更紧密,学生的兴趣也更浓了,但是我们也经常能看到这样1些不和谐的镜头:学生集体讨论时优生的“1言堂”,教师闲庭信步式的巡视、教师对差生的不闻不问等等;也有教师抱怨,我已经把知识点讲得很仔细了,可是还有人听不懂、不会做,我只好见缝插针,中午晚上再给他们补课。 靠加班加点提高质量,老师和学生都很累,效果也不佳。以前我们常说向课堂410分钟要质量,现在我们说有效课堂,其实质都1样,只有课堂上下足了功夫,质
2、量才会提高。仔细观察分析他们的课堂,我认为以下1些教学细节值得大家关注: 细节1:小组合作前的独立思考。 进人新课改,小组合作作为1种新颖而实用的学习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但很多教师更多地追求合作学习的形式,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没有真于把握,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马上就投入了讨论,即使有些教师注意提示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可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短,学生还没理清头绪,就陷入了讨论,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已经会的同学把答案告诉给不会的同学,没有达到小组讨论的目的-所以我们必须注意,讨论前—
3、定要留给每个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让每位学生都在有了1定的想法或疑惑以后再加入讨论,不然讨论只能流于形式。 细节2:板演学生的确定。 安排学生—卜黑板板演,既能锻炼上黑板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又能为其他同学提供讲解、学习的素材,可谓1举多得。但是有的教师怕学生字写得不好或者耽误时间等原因,很少让学生上黑板;也有的教师怕学生上黑板把题目做错了,所以1直安排优生;还有的教师知道错题的可利用价值,就1直让差生上黑板,结果,差生失去了信心,优生也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其实板演学生的确定也很讲究,在不同的时段可以安排不 同
4、的群体。比如在新授知识刚结束时,可以安排掌握得较好的学生上黑板给大家提供正确的范例;在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以后,我们也需要中差学生提供错例,以加固学生知识建构中的薄弱点。但是这里要处理好两个矛盾,1个是差生的自尊心,出于关心的前提让差生上黑板,当其做对时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但做错时也许会产生自卑心理,这时教师就应在言语上,行动中给予鼓励、帮助,比如:在接下来的练习中暗中指点该学生让其掌握知识,并再次提供上黑板机会,让其也能在众人面前把题目做对,以树立该生的信心。另1个矛盾是优生的积极性,如果整堂课特别是练习课只让差生唱主角,势
5、必造成优生学习疲懒,丧失主动性,所以教学中也可设计1些竞赛性环节,比1比、赛1赛,让先完成练习的同学上黑板板演,这样优生也有了上黑板板演的机会。 细节3:学生上黑板时机的确定。 学生上黑板板演的时机也很讲究,太早,个别懒惰的学生正好抄袭,太晚,座位上的同学等待时间太长。所以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特点,确定合适的上黑板时机。 细节4:对先完成任务的学生的安排。 每个班都能相对地把学牛分成好、中,差3等,新授课的巩固练习环节或者是练习课上,教师的目光可能更多地投向了中差生,每1项练习优生与差生完成时间可能都
6、相差很多,那么先完成任务的优生该做些什么呢?如果教师没有考虑的话,这部分学生势必会无所事事,吃不饱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教师就关注到了这——点,练习时进行分层教学,每类习题都会设计1些提高题,提供给吃不饱的学生;有时也会让这些优生任“小老师”,批改板演题目,或者帮助差生,1对1的辅导,让他们在辅导同学的同时进1步理清思路,锻炼表达能力,实现自我价值。 细节5:题目做错的学生的订正反馈。 课堂亡经常会听到教师这样问:“全做对的同学请举手。”做对的同学刷地1下举起了手。那么接下来该干什么呢?有的老师象征性地环视1下,然后
7、针对举手人的多少或表扬或批评,接着进行下1项内容,好像举手这1环节只是1种形式,并不为了获取信息及时反馈;有的教师心细1点,看看哪些人错了,询问错误原因,叮嘱其订正,但是这些学生是否理解、是否订正对,就没有下文了。我曾经看到1位老师,她是这样处理的,对于不常错的同学,他要求其订正完后马上给同桌检查,对于有困难的同学,她会马上赶过去,亲自指点,如果课上1时半会解决不了,就在下课后个别辅导,在抓订止的同时,她也不会忘记给题目全做对的同学安排拓展练习,而在下1轮练习中,她又会有针对性地请刚才做错的同学上黑板训练。我觉得若像这位
8、老师这样扎实地抓订正,那么班里同学谁都不会掉队了。 细节6:教师的巡视。 经常看到学生在集体讨论或者独立练习时,教师或者站在讲台上看教案,或者急着在黑板上出题,再或者在学生中穿梭,但眼神游离,不在学生身上,似乎是在讲前休息。其实学生集体讨论时,教师不应袖手旁观,而应当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去,参与学生的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