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黄河路小学数学组简报.doc

济源市黄河路小学数学组简报.doc

ID:56046800

大小:31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6-19

济源市黄河路小学数学组简报.doc_第1页
济源市黄河路小学数学组简报.doc_第2页
济源市黄河路小学数学组简报.doc_第3页
济源市黄河路小学数学组简报.doc_第4页
济源市黄河路小学数学组简报.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济源市黄河路小学数学组简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黄河路小学“国培计划”校本研修远程项目工作简报(课堂观察)主办单位:济源市黄河路小学数学组2014年4月23日加强自主研修促进个人成长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捕捉教学复杂现象,分析研究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在日常教学中,课堂观察有着显著的功能与作用,具体表现在:1.课堂观察可以发展教师的实践性知识。2课堂观察可以增进专业反省意识。3.课堂观察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参与教育研究意识,促进授课教师自主改进教学。相信,在这次的课堂观察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下面是一部分本组成员的作业展示,你的更优秀!线下观评课

2、活动记录模板省河南省区域、学校济源市黄河路小学学科数学活动名称教研探讨活动时间2014年3月20日主题、问题评议侯艳花老师的《圆柱的体积》形式集中交流主持人李海燕参与人员黄河路小学全体数学老师活动过程一、讲课人侯艳花说自己的设计目标和课后感受知识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3、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设计意图:从生活情景入手,初略感知圆柱的体积与底面积和高有关。通过猜想,并在实验、交流中建立初步的圆柱体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有关的直观感知。然后顺势提出“如何计算圆柱体的体积”这一全课的核心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猜测、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为学生经历了“做数学”的过程做铺垫。本节课我分为以下几个层次进行教学:一、目标导学,猜想推理1.出示光盘,这是什么图形?2.在桌面上,在一张光盘上叠加一些光盘,发现,这些光盘形成了一个什么图形?继续叠加,提问:圆柱在变化吗?追问:什么没有变?猜

4、想:圆柱的体积会和什么有关?3、出示和(内底相等)光盘的烧杯,倒入和圆柱光盘等高的水(1)提问: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那么,烧杯里的水有多少呢?你有什么好办法?(2)你觉得圆柱的体积和什么有关系?二、图柱转化,自主探究,验证猜想。1、教师出示一个烧杯,烧杯里的水有多少呢?体积你们会算吗?2、提示:(1)以前学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对我们研究圆柱体体积有帮助吗?(2)你觉得圆柱的体积和什么有关系?你能猜一猜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吗?3、演示操作(1)请一名学生演示用切插拼的方法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其他学生模仿操作。(2)电脑演示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的过

5、程:动画演示: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64份,切开后拼成的物体会有什么变化?4、组织讨论(1)圆柱体转化成一个长方体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你有什么发现?(2)根据学生的观察、分析、推想,老师完成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5、小结:要想求出一个圆柱的体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6、、学生自学第8页例4上面的一段话:用字母表示公式。学生反馈自学情况:v=sh三、运用公式,多重探究。四、巧用条件,解决问题。如果更换条件,你还能用其他方法得到体积吗?一张光盘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每张厚0.1厘米,共40张,求一叠光盘的体积。

6、(一张光盘的面积乘光盘高。)二、教师分年级组进行评议。三、发表个人见解。主要结论与建议建议:本节课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充分展示出来,例如:在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教师如能让学生自己去探讨长方体的底面积和高与圆柱的底面积和高的关系,从而推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这样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活动反思与改进这样的活动开展的非常好,先让授课教师谈谈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说说上课后的感受,比较好,能够让授课老师反思一下自己,也能够促进的下一步教学;然后再让其他教师谈自己的想法,使得这节课更一步完善。改进:老师们在一起应该把这节课再深入研究一下,变成一节精

7、品课,让以后的老师再讲这节课时可以避免出现更多的问题。审核意见学校(区域学科管理员)::姓名:日期:课堂因你而精彩--------《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案例分析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那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课堂更精彩?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第二课时中,我是这样设计的。课堂上,我先出示了长方形模型。师:请同学们快速说出这是什么图形?生(齐答):长方形。师:现在我沿着长方形的对角线一拉,同学们仔细观察,变成了什么图形?生:平行四边形。师:再观察: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后,什么没有变化?生1:两组对边的长

8、度没有变。生2:这两个图形的周长没有变。师:同学们的观察真是仔细!再看,什么发生了变化?生:四个角发生了变化,原来有四个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